推特好友Luke Burgis的著作《模仿欲望Wanting: The Power of Mimetic Desire in Everyday Life》推出中文版啦!
人类总是在模仿他人,想要他人拥有的东西,追寻社会给大众设定的目标。欲望达成会痛苦,欲求不满也痛苦,只因人们过着一种「虚假」的生活。欲望产生时,别忘了扪心自问:那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欲望? 硅谷大佬彼得·蒂尔(Peter Thiel)深受法国社会理论家勒内·吉拉德(René Girard)「模仿欲望」理论的影响,简单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该理论时的一些笔记: - 勒内·吉拉德的「模仿欲望」理论之于心理学,就如万有引力之于物理学一样。吉拉德认为,人类并没有本能的欲望机制,而是经常依靠外部参照物向我们展示什么是我们应该或者想要的,这就是人性中的模仿欲望。 - 吉拉德强调,人们会模仿他人的欲望是因为他们渴望获得与他人相同的东西,例如权力、地位、财富或社会认同。当一个人看到别人追求某种东西并且获得了满足,他会认为这种东西对自己也是有吸引力的,并试图去追求它。这种模仿行为会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一个循环,导致人们的欲望趋同,最终引发紧张和冲突。 - 我们满足欲望的终极目的,是希望向别人展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在社会中获取地位。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直接想要一个东西,而是看到了身边的人拥有了这个东西,所以才想要。 - 回顾一下你做梦都想考上的大学和理想的供职公司,你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想法呢?青春期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时常会去模仿他人的欲望,走上不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社交媒体更是加倍地推动了模仿欲望的影响力,问问现在的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十有八九的答案是成为博主或者网红。 - 模仿欲望的结果是导致社会中存在竞争和敌对关系。当多个人追求同一件事物时,他们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激烈,可能导致紧张和冲突的局面。吉拉德将这种紧张和冲突称为「欲望三角」。 - 竞争是人类行为的核心所在,因为人类倾向于想要别人想要的东西,这自然会使我们陷入竞争。当差异被消除时,冲突就出现了,每个人都开始为同样的事情而争斗。很多时候人们在赢得竞争时,并没有收获预想的快乐和满足感,因为这场零和游戏本就不是你打心底想要的东西,是别人灌输给你的欲望。 - 彼得·蒂尔在《从零到一》一书中写道,每个人都应该避免竞争,完全竞争只能导致完全没有利润,创新垄断才能创造利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众群体保持距离。 - 想象一下,有一位名人或社交媒体上的红人开始频繁发送特定的服装或发型。很快,你会发现其他人也开始模仿这个风格,尤其是那些想要与时尚保持接轨的人。当我们看到朋友、同事或名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他们的成功和享受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嫉妒或渴望拥有相似的体验。这可能会激发我们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购买相似的产品或追求相同的目标。 - 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模仿环境或者有模仿行为时,此时应该怎么做呢?请彻底诚实地进行自我反省,想想最近打过交道的人,审阅最近听读的内容,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摆脱模仿欲望对我们的影响,但却可以将其影响力在自省的过程中减至最低。通过把生活建立在更深层次的东西上,把自己从从众的心态中解放出来。 - 吉拉德的「模仿欲望」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社会行为的框架,它认为社会中的欲望和冲突是通过模仿和竞争来产生的。这个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为了追求相似的东西而相互竞争,也有助于揭示社会中紧张和冲突的根源。 之前我和CY Circle的种子用户 -- Flomo的创始人少楠针对「模仿欲望」录制了一期播客,欢迎收听: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18a21343274df80456d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