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lia Yang
  • Start Here
  • NOW
  • BOOK/PODCAST
  • PROFILE
  • Get Your Chinese Name
  • 加入中文社群

5/6/2023

浅谈模仿欲望、AI写作和墨菲挑战

Read Now
 
Picture
推特好友Luke Burgis的著作《模仿欲望Wanting: The Power of Mimetic Desire in Everyday Life》推出中文版啦!


人类总是在模仿他人,想要他人拥有的东西,追寻社会给大众设定的目标。欲望达成会痛苦,欲求不满也痛苦,只因人们过着一种「虚假」的生活。欲望产生时,别忘了扪心自问:那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欲望?


硅谷大佬彼得·蒂尔(Peter Thiel)深受法国社会理论家勒内·吉拉德(René Girard)「模仿欲望」理论的影响,简单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该理论时的一些笔记:


- 勒内·吉拉德的「模仿欲望」理论之于心理学,就如万有引力之于物理学一样。吉拉德认为,人类并没有本能的欲望机制,而是经常依靠外部参照物向我们展示什么是我们应该或者想要的,这就是人性中的模仿欲望。


- 吉拉德强调,人们会模仿他人的欲望是因为他们渴望获得与他人相同的东西,例如权力、地位、财富或社会认同。当一个人看到别人追求某种东西并且获得了满足,他会认为这种东西对自己也是有吸引力的,并试图去追求它。这种模仿行为会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一个循环,导致人们的欲望趋同,最终引发紧张和冲突。


- 我们满足欲望的终极目的,是希望向别人展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在社会中获取地位。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直接想要一个东西,而是看到了身边的人拥有了这个东西,所以才想要。


- 回顾一下你做梦都想考上的大学和理想的供职公司,你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想法呢?青春期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时常会去模仿他人的欲望,走上不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社交媒体更是加倍地推动了模仿欲望的影响力,问问现在的孩子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十有八九的答案是成为博主或者网红。


- 模仿欲望的结果是导致社会中存在竞争和敌对关系。当多个人追求同一件事物时,他们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激烈,可能导致紧张和冲突的局面。吉拉德将这种紧张和冲突称为「欲望三角」。


- 竞争是人类行为的核心所在,因为人类倾向于想要别人想要的东西,这自然会使我们陷入竞争。当差异被消除时,冲突就出现了,每个人都开始为同样的事情而争斗。很多时候人们在赢得竞争时,并没有收获预想的快乐和满足感,因为这场零和游戏本就不是你打心底想要的东西,是别人灌输给你的欲望。


- 彼得·蒂尔在《从零到一》一书中写道,每个人都应该避免竞争,完全竞争只能导致完全没有利润,创新垄断才能创造利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众群体保持距离。


- 想象一下,有一位名人或社交媒体上的红人开始频繁发送特定的服装或发型。很快,你会发现其他人也开始模仿这个风格,尤其是那些想要与时尚保持接轨的人。当我们看到朋友、同事或名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他们的成功和享受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嫉妒或渴望拥有相似的体验。这可能会激发我们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购买相似的产品或追求相同的目标。


- 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模仿环境或者有模仿行为时,此时应该怎么做呢?请彻底诚实地进行自我反省,想想最近打过交道的人,审阅最近听读的内容,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摆脱模仿欲望对我们的影响,但却可以将其影响力在自省的过程中减至最低。通过把生活建立在更深层次的东西上,把自己从从众的心态中解放出来。


- 吉拉德的「模仿欲望」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社会行为的框架,它认为社会中的欲望和冲突是通过模仿和竞争来产生的。这个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为了追求相似的东西而相互竞争,也有助于揭示社会中紧张和冲突的根源。


之前我和CY Circle的种子用户 -- Flomo的创始人少楠针对「模仿欲望」录制了一期播客,欢迎收听: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18a21343274df80456d044


​AI写作

我很喜欢的博主Shane Parrish刚刚发表了一则推文,解答了我最近的一个困惑。简单编译一下:

为什么我们还要写作呢,而不是输入几个词,让人工智能立即为你生成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还要写邮件呢,而不是让人工智能有礼貌地自动回复所有要点?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这些写作任务,但它却不应该替代写作。

写作让你意识到你对自己想分享的内容其实并不理解,但正是通过写作的过程,你有机会弄清楚想说想写的主题。

写作是学习和了解某个主题的最好方式之一,它不仅让我们有能力和他人分享彼此的想法,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自我。通过对某个主题进行写作会教会你了解所知的、未知的以及如何思考。就像硅谷创业教父Paul Graham说过的,「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应该只是思考,然后把他的想法记录下来,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东西」。

写作还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地方,那就是需要对一个观点进行压缩。如果作者不懂得如何取舍,就会丢失文章本该含有的洞见。压缩需要涉及思考和理解,这也是写作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出色的作家会以一种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方式来表达观点,而普通的作家则从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开始,不会考虑内容对读者的影响。出色的作家明白写作的旅程始于读者的需求,当你从起点开始时,你必须说服读者这条路径是正确的;当你从终点开始时,读者们已经知道你正带领他们去往目的地。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冗余且信噪比糟糕的时代,生产内容变得易如反掌。所以,写作并不难,难得是背后的思考和如何深入理解问题。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的。在不远的未来,清晰的思考能力将变得更有价值。


延伸阅读:
- 50天写作课程
- 浅谈詹姆斯·鲍德温、思维模型和写作指南
- David Perell | 来自线上写作小王子的28条生活建议


​CrossFit

旅行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约一堂CrossFit 课,本以为周末了要轻松点了,结果打开课表一看,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墨菲挑战 Murph Challenge」… 我几年前想着有生之年一定要挑战一下啊,结果这个「机会」来的有点措不及防。


墨菲挑战是已故海豹突击队上尉迈克尔·墨菲(Michael Murphy)生前最爱的训练动作。该动作包括:1609米(1英里)跑步+ 100个引体向上+ 200个俯卧撑 + 300个空蹲 + 1609米跑步,并且一定要穿着20磅的负重背心或防弹衣一次完成!一般CrossFit运动员的平均挑战成绩是47-57分钟完成,还有神人可以在25分钟之内完成。


说到迈克尔·墨菲不得不提一部前几年看过的催泪电影《孤独的幸存者 Lone Survivor》,这部电影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其中就描述了墨菲上尉在红翼行动中为了取得与指挥部的联系,毅然牺牲自己换取通讯信号的悲壮场面。墨菲还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军队最高军事荣誉(Medal of Honor)的海豹突击队队员,至今还有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场所和纪念日。


除了电影之外,这部电影的同名原作回忆录也值得一看,作者马库斯·拉特尔(Marcus Luttrell)便是那场红翼行动中的唯一幸存者,他在作客Joe Rogan播客回忆那场行动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人动容,虽然时隔多年,但那场战争留下的阴影和创伤将永远折磨着他。


最后,纪念一下我的首个墨菲挑战,在教练的指导下我没有负重,也将本该一次性完成的动作分割做完,最后46分钟的成绩已经很让我满意了,果然什么都是脑子作怪,挑战永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在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一周杂思

1. 你最美的气质是自由。

2. 人生这场大型角色扮演游戏越玩越有意思,你一定要去某个地方做个任务,或者找到某个人进行交谈,才能得到通往下一关的线索,解锁新技能/新地图,得到新道具和新剧情。

前30年是个新手玩家,凭着一股好奇心和勇气在游戏世界里东闯西走,倒也玩得怡然自得。现在自认为进阶到中级玩家的水平了,摸清了些许规律,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对线索的感知力不断增强,甚至还有大佬带玩,玩得更加顺风顺水。


而当你在生活中有被「困住」的感觉时,极大可能是你没做某事或者没和某人交谈,所以游戏剧情无法进入到下一阶段。这时候要多留心并反思周遭的环境和细节(通过冥想、写作),然后抓紧找到线索,推进游戏进程。


就像当年玩《武林群侠传》一样的状态一样,练练技能,多去不同地方跑跑,结识五湖四海的朋友,勾搭勾搭喜欢的人,这就够啦!

3. 想象一下,你是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中的主角,当读者看到你现在的人设和生活时,会有哪些想法呢?

4. 梦幻英超(FPL)22/23赛季就在一片红箭头中收官了,2426分,全球排名49万(共计800万玩家),小联赛四大皆空。这赛季唯一开心的就是我城拿了联赛冠军,去曼彻斯特现场督战两次,顺便刷完了《足球教练Ted Lasso》,我瓜真的可以考虑进军演艺圈了哈哈哈!现在的任务就是蹲一个三冠王,收一套新赛季球衣,下赛季再战!

5. 十分感激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小天使们,我们也许只是擦肩而过,从此再无交集;也许几年几十年都有交往,之后又慢慢走散。但是我们交互的瞬间即永恒,均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超越时空的烙印。

昨天在里斯本圣托斯节日上遇到一位电影人,我们讨论了大卫林奇和科恩兄弟的拍摄手法和故事设定,随后他点醒了我关于创作者寻找niche的困惑。那么一瞬间,在暗夜笼罩喧嚣吵闹的里斯本街头,他的一番话仿佛一道光直击我的心灵,让我拥有了久违的平静。

这种感觉真的太美好了。
Picture

Share

------

If you love what you read, please consider collecting one of my articles @ HERE

Your suppor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中文社群现已开通,欢迎加入,和我一起学习成长!


Comments are closed.

KIA ORA! welcome to the chiwi journal newsletter

Join my monthly newsletter with 1,400+ lifelong learners to expand your cross-cultural knowledge.
© 2022. Y MEDI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Start Here
  • NOW
  • BOOK/PODCAST
  • PROFILE
  • Get Your Chinese Name
  • 加入中文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