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 这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集结Naval智慧精华的书籍出版啦! 前有彼得·考夫曼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个人传记、投资哲学,以及过去20年来芒格主要的公开演讲和媒体访谈出版了《穷查理宝典》;现在Eric Jorgenson整理了Naval Ravikant十年来的一万七千多条推文、采访和演讲,以及播客访谈和博客论文出版了《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在线阅读及购买请戳:https://www.navalmanack.com/) 聚焦现代人如何实现财福双全的生活。 之前在文章里多次介绍了Naval这位大神(见下),这位创业者、投资人和哲学家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生活。现在终于有一本书可以系统地了解他的生活和商业哲学,感谢作者Eric花费三年时间整理并集结成册!这本书还得到Tim Ferriss有史以来第一次同意写序言和其他我喜欢的博主的推荐(比如Shane Parrish和Tucker Max)!迫不及待开读了! ①《Naval: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② 理想屯播客《我们都是旋转岩石上的小猴子--Naval人生智慧分享》 ③ Joe Rogan采访Naval Ravikant播客总结 (推荐听听Joe Rogan和Shane Parrish采访Naval的两期播客) ④ Naval关于生活的十个真相
写作技巧 疫情以来跟着线上学习网站MasterClass的作家们上了很多课,比如Dan Brown, James Patterson, Malcolm Gladwell, Neil Gaiman, Margaret Atwood等,分享总结下他们写作的共性: 1. 一定要养成写作的习惯,无论有无灵感,都要坐在那写。 2 读很多的书。 3. 非虚构写作要真诚,把自己的痛苦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 4. 参考借鉴别人的作品,结合自己的经验重整为新的故事。 5. 非虚构写作的主旨或是娱乐大众或是传递价值。 6. 写作要让读者和你有情绪上的共鸣。 7. 非虚构写作多考虑反方的观点。 8. 虚构写作打破常规思维,甚至是现实的物理原理。 9. 博客写作要起一个博人眼球的题目,语气要像自己说话的语气,最后一句话要发人深省,不用怕引起争议,发表前有害怕的感觉才是最好的。 10. 写作要有节奏和韵律感。 影片推荐 推荐一部Netflix纪录片《社交困境The Social Dilemma》,通过采访谷歌、脸书、推特等互联网公司的前雇员揭示了社交媒体如何左右我们的生活,并将我们的世界逐渐分化。 作为2010年开始使用社交媒体及其广告平台进行营销推广的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你在免费使用平台的时候其实也被当成了产品,我们不是用户,我们都是产品。片中提到了一个词叫做「监控资本主义Surveillance capitalism」,以Google和Facebook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公司通过监控用户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把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从而预测人们的消费行为,然后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和商品进行盈利。 就像片中的很多从业者一样,我虽然明白这个机理,但还是无法用意志力逃离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的掌控。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通过设置各种机制(刷屏、@ 朋友、正在输入...提示、表情、自动填充信息等)操控用户的行为,使其成为粘性用户并「自愿」号召更多的亲朋好友加入社群,然后形成一个逃离不开的闭环,只能受控于这些公司的监视。 现在世界上权势最大的人就是这些互联网巨头的算法工程师,他们的代码决定了我们能看到的信息,决定了未来机器学习的方向。其中最让我感到悲观的一点就是,人们在不同的城市和国家搜索相同的关键词,得出的结果都是不同的,这世上好像再也不存在一个普遍的真理。如果我们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都各不相同,那我们怎么才能产生对于现实的共同理解?没有这份共同的理解,人类只会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小圈子,对任何持异议的人产生敌意,世界从此而分裂,而现今社交媒体的推广算法(只推你同意和感兴趣的内容)就会让人产生狭隘视角,固步自封。 最后技术专家们也抛出了几个想法:是否可以通过调整社交媒体算法设计,转变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甚至完全关闭公司来改善这一社会现状。在个人层面来看的话,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定要时刻对于接收到的信息产生警觉,减少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和频率,保护好自己的数据。技术是双刃剑,人类能否合理运用技术把生活带往光明的一面,我们拭目以待。 播客推荐 听了Tim Ferriss采访George Raveling的播客,还是蛮受感动的,简单总结一下: 1. 人们每天在屏幕上看他人对话或者和他人对话的时间远远长于和自己的对话时间,而连自己声音都听不到或听得不清晰的人,并没有权利去和他人展开严肃的讨论。 2. 培养自我领导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何以管理家庭和天下?(想起孔老先生的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平天下)。 3. 现在的教育系统倾向于按照一个标准模板去塑造个体,结果培养了一批平庸的人,毕业后找到平庸的工作,然后过完平庸的一生。其实人类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人们需要被赋予自由和平等的机会去探索人生的意义,找到自己的长处所在。学校只会教授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思考,却从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 4. George最喜欢问自己的问题就是:What is it that I don’t know but need to know? 获取智慧的第一步就是承认自己一无所知。 5. George建议每个人讲这句话写在自己常见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从自我做起,将我们生存的世界引领至正确的发展方向:I will fully commit to being a positive change agent, a positive difference-maker, in as many lives as possible 6. 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修复和解决上一代人犯下的错误,承担这个责任。 最后再推荐下Tim Ferriss采访情感大师Esther Pere的播客。Esther是全球有名的两性及婚姻关系大师,同时也是畅销书《The State of Affairs:Rethinking Infidelity》《Mating in Captivity: Reconciling the Erotic and the Domestic 》的作者(强烈建议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的人读读这两本书),她关于两性关系的TED talk有超过1千万的阅览量。 Esther Perel说,在远古时期,人们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生存,每个部落就这么一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需要扮演,或者负责生育,或者负责打猎,一辈子能见到的人也就屈指可数。但是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开启后,每天遇到的人不计其数,而供我们选择的对象也多如繁星,但另一方面来讲,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也松散了许多,人们比以往更渴望得到一种真正的互联,所以当他们找到所谓的「唯一的Ta」时,就渴望这个人可以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良师益友,可以关怀自己保护自己等等。 但是残酷的现实和卑劣的人性使得人们的期望总是落空,世界本不存在这么一个完美的角色可以给予我们一切,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尤其是回溯到童年,看看自己在小时候的哪些渴望没有得到满足,以至于长大后需要从伴侣那里得到补偿。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寻找一种归属感,我们希望得到安全和满足,并且可以与我们信任之人分享自己的脆弱和不堪;但同时,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又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当生活太过安逸,一切都是静如止水时,我们又会渴望未知,想感受冒险时肾上腺激素飙升的快感。 20世纪盛行的「传统婚姻」很多情况下是找一个可以作伴并一起生育的人,或者因为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结为连理,然后在结婚后把「爱情」代入生活之中,「传统婚姻」可以说是一种很务实的手段。但是在「个人主义」盛行的当下,人们渴求快乐的冲动比以往都更加强烈,一般的感情很难持续一生,日久经年很多在亲密关系中的人都感受不到以往的激情和活力,所以伴侣双方都需要作出非常大的努力,一起做一些新鲜的事物,才能让亲密关系延续。 随着女权主义,同性权益和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人们更追求与另一半在身体和心灵上得到契合,而务实的那一部分,因为「爱情」的存在而大打折扣,「现代婚姻」更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石上,是把自己最重要的资产---「我」带入,然后和另一个人的生活。我的感觉,我的焦虑,我的梦想,我的喜好... 如果这个人不接受我的这一切,那「婚姻」的意义就不复存在,这也是最近几十年来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和低结婚率的体现,人们不再把婚姻视为必需品,毕竟这个传统的老制度能否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还有待考究。 人们一方面渴求安全感,一方面又想要刺激,「婚姻」就像一纸合约,给了人们极大的保障,这种传统的仪式规定了双方的行为准则,和违背原则后的结果,以往可以被当做生活保险的婚姻,却在当下失去意义,人们可以随时结束这段契约,去满足人性的追逐,所以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亲密关系形式(开放式,多人式,同居伴侣,同性伴侣等等),人们的选择权更多了,婚姻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Esther在过去20多年间接待了数不胜数的出问题的伴侣,她认为保持亲密关系长久的方式就是:
------
If you love what you read, please consider collecting one of my articles @ HERE Your suppor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Comments are clo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