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Ferriss最近做了一期长达4小时的播客,嘉宾是在币圈赫赫有名的Balaji Srinivasan。我的初衷是想跟着Balaji学点数字加密货币的知识,结果意外收获太多其他感兴趣的话题!简单总结一下: 1. Balaji S. Srinivasan是天使投资人,Coinbase前首席技术官,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他持有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学士/硕士/博士和化学工程硕士学位。 2. 大多数传统媒体的生态系统是生产大量的垃圾信息,然后靠着垄断或者大规模的分发渠道传递信息。如果说代码是机器的脚本,那么媒体信息则是人类的脚本。传统媒体可以凭借其庞大的体量毁个人于一旦。很多传统媒体在数字化的当下,靠夸大事实或者假新闻来博人眼球赚取点击率。媒体改革十分不易,但我们每个人可以都成为一个媒体品牌,从去中心化的角度来抗击大媒体操控。当前的媒体形式是主编或者高层决定什么是「事实」。通过数字加密技术,我们对每个人拥有多少数字货币达成集体共识;我们可以将这种集体共识扩展到其他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就哪些事实是真实的,哪些事实不是真实的达成共识;你可以创建一个带有加密时间戳事件的分类账。 3. 经济独立是个人独立和思想独立的底层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你负债累累且开销很大,你就不得不做一个顺应潮流的人才能生存下去。Balaji是「虚拟名经济Pseudonymous Economy」的提倡人。至今无人知道比特币的创始人Satoshi Nakamoto究竟是谁,虚拟名称可以避免被大玩家/利益相关者驱逐出局,也可以免于「社死」的危险。 4. 世界在2000年到现在发生的变化远大于从1980到2000年发生的变化,下一个20年发生的巨变更会达到人类无法想象的地步。随着远程工作的普及,人们又会回到老祖宗的游民生活,只不过这一次是数字游民的形式。 5. Balaji希望可以实现:无限疆域、人均财富、永续生命。 6. 好的领导应该像初创企业的CEO一样,将创新发展放在首位,Balaji看好的国家有:爱沙尼亚、迪拜、新加坡、瑞士、以色列和摩纳哥公国。而未来城市和社区的领导应该也像初创公司一样:为远程工作做好基建设施、结合智能合约设立相关的法规、用VR技术模拟城市建设并众筹。 7. Balaji认为中美关系紧张,最有可能收益的是印度。印度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科技和媒体的中心。 8. Balaji现在正在忙一个去中心化的项目:1729 这个数字的含义学过数学的或者看过《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电影的应该都不陌生。 一周杂思21世纪,任何重复性或可预测性大的决策最终都会被自动化或被外包。 Segment创始人兼CEO Peter Reinhardt称这种现象为「活在API之下 living below the API」。API是软件与软件或软件与人的沟通方式。Uber司机的工作是「活在API之下」一个例子,因为他在工作中的决定是由软件决定的,而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记者也可以称为「活在API之下」,因为他们报道的很多内容都是根据流量数据和社交媒体算法决定的。 简单来讲,算法和软件越能替你做日常决策,那么你越是「活在API之下」。 随着科技的发展,API越来越普及,它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微观管理以便达到最高效率。这种效率让整个社会受益,却让那些活在它之下的人受到了惩罚:停滞不前的职业、重复性的娱乐和摧残灵魂的工作。 「活在API之下」使我们的成长和进步机会进一步萎缩。人们一旦被剥夺了做出大胆决定的能力,那么任何脱颖而出或出人头地的机会也会随之消失。 同样,一旦被API控制,你的兴趣和世界观就会被固化,因为算法会向你提供它们知道你喜欢阅读的信息和娱乐活动。生活在API下的人觉得自己是美好的、独特的、努力的个体,但事实,他们只是活出了算法已经为他们决定的东西。 要想保持「活在API之上」,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强烈的好奇心,勇于承担职场和生活上的风险,习惯性地挑战先入为主的观念,研究不确定性和不受欢迎的观点,用你不认同的信息来挑战自己。 简而言之,「活在API之上」需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这不是单地指花费更多的时间工作或者阅读,这不是努力的问题,而是用心的问题。跳出舒适圈代表着你会感到自己有点傻,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但只有这样才会驱使你去思考。 The only way to be 「on」 is to feel a little bit 「off」
这周在伦敦半亩方塘读书会分享了我最爱的一本书《不安之书》,以上是PPT。
作者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是一位很特别的作家。认识他的人回忆道,「他是一个令人愉悦的人,充满魅力和幽默感,但是同时他却刻意与他人保持着距离,免于与任何人过份的亲密,从而干扰他的日常作息」;还有人说,「当我告别他时,我再也不敢回头看着他,我怕我会看到他在空气中消失」。 这样一位作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凭空创造了80多位有生活背景并个性迥异的虚拟作家,然后以他们的名义发表作品,而他们彼此之间还拥有交集,这一切都是他死后才被人发现。他虽然并没怎么游历世界,却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了整个宇宙,他就是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如果让我余生只能读一本书,我会选择他的《不安之书》,每每读来都有全新的感受和无尽的共鸣。 佩索阿通过观察和思考,不断审视人类的存在,每一次创作都是一个将过去的自我碾碎然后重新塑造的过程。就像另一位我欣赏的作家博尔赫斯所说的,世界上有两种艺术家,一种是通过探索自我和观察周围客观环境进行创作;另一种则是漠视时空的局限,将自己从身体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在「虚无」中进行创作。佩索阿就是后者的代表。 佩索阿认为我们整个世界来源于众人想象的具象化,自我可以分裂出无数个自我,人们不可能在今天感受到昨天的感受,因为记忆是不可靠的,我们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一个个目击者在进行动态的解说。 这让我想起David Bowie,不断创作角色然后进入角色。如果佩索阿如果没有在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存在的话,博尔赫斯也会把他创造出来。同时,阅读《不安之书》也有阅读博尔赫斯《沙之书》的感觉,那就是你不用按照次序进行阅读,而随便翻看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是一本无尽之书。。 I am nothing. I'll never be anything. I couldn't want to be something. Apart from that, I have in me all the dreams in the world. -Fernando Pessoa Comments are clo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