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lia Yang
  • HOME
  • NOW
  • PROFILE
  • READING
  • ABOUT
  • BLOG

11/1/2021

浅谈自我提升、媒体洞见和生活小贴士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Photo Credit: Carli Jeen


上周分享了英文博主Maria Popova发表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自我提升法则:上篇》。这周再来补充下篇:

1. 滋养高尚的关系。美国诗人艾德琳٠瑞奇在一部小众的散文集《论谎言、秘密和沉默On Lies, Secrets, and Silence 》中提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用「爱」来维系。「爱」微妙又暴力,常常让参与其中的人感到恐惧,但「爱」却是彼此双方可以提炼真理的过程。爱让人们打破自我欺骗和孤立的格局,让人们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类的复杂性,高尚的关系很稀少,但却值得培养。

2. 抵抗心不在焉的忙碌。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索伦·祁克果在《非此则彼 Either/Or: A Fragment of Life》写道,人们总是陷入无端的忙碌之中,而忘记活在当下的意义,忙碌成为人们逃避生活的借口,这也是导致人们永不满足和不快乐的原因。

3. 留心观察我们的世界。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桑塔格曾经说过,作家是职业观察世界的人。她在随笔集《同时:桑塔格随笔与演说 At the Same Time》中介绍了普通人也应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世界之大复杂性之深,是我们需要特别地留心观察并独立思考才可以理解的,万不可轻易地下结论,这是为人处世和获取智慧的谦卑之道。

4. 享受无聊和单调的生活。伯特兰·罗素在《幸福之路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中描述了现代人对于「无聊」的焦虑。罗素认为我们现代的生活和人类祖先相比已经有趣得多,但是人们对于无聊的恐惧却日益加深,从而去追逐无止境的娱乐和消遣,让自己摆脱无聊。但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平静单调的生活,唯有寂寞才能使人有所创造。Do nothing with nobody all alone by yourself 是很多伟人的特质。

5. 学会在痛苦中重生。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西蒙娜·薇依 《最初和最终的笔记First and Last Notebooks》中记述了自己与痛苦作斗争的经历,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的痛苦,只要我们还没有最终死亡,都是可以战胜并让我们得以重生的经历。

6. 用自律精神维系创造力。没有哪一个人比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更看重记日记的好处。斯坦贝克在《 愤怒的葡萄背后的故事Working Days: The Journals of The Grapes of Wrath》中提到了习惯是比意志力和灵感更具力量的能力。人们的本性总是享乐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系去支撑,很容易为自己找借口而一事无成。斯坦贝克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督促自己每天都要坐在那里写作,最终完成了《愤怒的葡萄》这样的著作。

7. 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尼采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Schopenhauer as Educator》一书中阐述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人们畏惧于世俗,害怕他人的评判,因而怯于成为自己。人们或者为懒散和羞怯,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而不敢去做自己。但伟大的思想家诸如叔本华则鄙视这种懒散和羞怯,他们冲着每个人的良心呐喊:做回你自己吧!所有这一切,你现在所作的、所欲望的、所认为的,这些都不是你!这类敢于冲良心呐喊的人就是唤醒时代活力的人。如何找到自己?别无他法,只能通过深思观察然后独自走上这条探索之路。问问自己到目前为止,你真正爱过什么?是什么使你振奋?是什么使你拥有使命感?将这些事情物罗列出来,也许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补充,相互结合,从而呈现出一种规律,那就是你深深埋在心底的真我。

8. 知足常乐。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回忆他的朋友约瑟夫·海勒时写道,约瑟夫·海勒是一名知名又有趣的作家,我们共同参加了一个亿万富翁举办的聚会。我问约瑟夫,你看招待我们的富豪主人昨天一天赚的钱比你卖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辈子赚的钱都多。约瑟夫说,我拥有他永远无法拥有的东西。我问他,那是什么?约瑟夫说,知足常乐的精神The knowledge that I’ve got enough。

9. 理解并学会爱的艺术。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了人们需要意识到爱是一门艺术。就像其他艺术一样,我们需要学习才可以获取和享受爱。学习艺术是一个先学习理论然后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期间必定会有失败发生,人们可以接受学习艺术上的失败却往往惧怕在爱情中的失败。大多数人认为,爱就是找到合适的对象。但实际上,爱却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获得爱的能力是一项罕见的成就,人们理应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10. 学会理解而不是评判他人。美国艺术家安妮·特鲁伊特在《艺术家日志 Daybook: The Journal of an Artist》中写道,除非我们非常非常谨慎,否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厄运就是基于先入为主的评判。人们习惯凭借自己固有的知识去评判他人,我们总是专注于那些早已在脑海中成为默认的概念,除非培养一种特定的意识去说服自己以开放的态度聆听他人的声音,否则人们会一直保持自以为是的态度固步自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世上最纯正的感情。

播客推荐

又发现一档很对我口味的播客节目:Patrick O’Shaughnessy主持的Founder’s Field Guide。最近比较有意思的一期节目是采访MTV创始人和iHeartMedia首席执行官Bob Pittman,简单总结一下:

1. Bob以往总喜欢自诩为社会学家,因为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和理解消费者。因为他对于消费者的透彻研究,使得他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领域和产业并取得成功。Bob认为每个公司在做消费者画像时不要仅仅参考平均值,比如说你的用户都是20岁和40岁的人,但是数据给你的答案是平均用户年龄是30岁,但事实上你没有一个30岁的用户。

2. 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能使人们节省时间或者让人们感到便利,那么消费者愿意为之支付相应的费用。有时候人们为了方便甚至会降低对质量的要求,这并不是让你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而是提醒你消费者喜欢便利的心理。流媒体的兴起是给予消费者随时随地想看任何节目的权利,而不用受困于传统电视媒体自行安排的节目时刻表。

3. 早期MTV频道更像是现在的播客节目而不是电视节目,人们喜欢把它当做可以提供精神陪伴的背景频道。观众会和DJ以及主持建立一种联系,因为观众并不把他们当做明星,而是可以在闲暇时间陪伴自己的朋友。

4. 如果你的媒体公司把卖广告赚钱当做使命,聪明的观众也会发现这一点并逐渐离你远去。做媒体的重点是和受众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你当然可以卖广告,但需要格外的谨慎,不能让广告主毁了你和受众的关系。尊重你的受众,这是一个媒体公司能长久存活的真理。

5. Bob保持创意的秘诀就是有一颗开放的内心,他会收集力所能及的全部信息,然后让创意灵感在自己最放松的时候自行出现(比如说洗澡的时候)。同时,他会认真聆听身边所有人的意见,很多时候好的主意都不是来自他的创意总监,而是来自他的孩子或者路上遇到的出租车司机。

6. Bob认为世事无常,人们做长远的规划只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感。Bob认为世上没有成功和失败的概念,这些只不过是一场无尽旅途上的垫脚石,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暂时的,只要你还活着就需要勇往直前。
​

几条实用的生活小建议:


1. 经常对着电脑屏幕的小伙伴们可以试试:20-20-20。每20分钟站起来走20步并向远处望20秒。


2. 每天常用的东西值得投资,比如站立式办公桌,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以及质量好的床垫和枕头。


3. 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不是下决心或者靠意志力,而是先把阻碍你的障碍移除,比如说不买零食你就不会有机会吃,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4. 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先写下来,把脑中混沌的问题清晰罗列到纸上的过程中,50%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5. 很多问题虽然不是你导致的,但你有责任去解决。


6. 不轻易用标签绑架自己,但可以给自己加上标签去尝试新鲜事物,比如从来没有跳过舞的人想去体验跳舞,可以在脑中默念「我是个舞者」然后尝试。


7. 拖延症有时候也是一件好事,比如说你当下想借酒消愁或者暴饮暴食,可以告诉自己,我有拖延症我等上一小时再做,试试看会有奇妙的效果。


8. 想你父母或者朋友的时候就立马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缺少太多掩埋在心底的爱,你自己知道还不够,一定要让你爱的人们听到感受到。


9. 找到一个可以和你共享沉默而不觉得尴尬的人。


10.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和你一样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多点耐心和同情心,世界已经对他们很残酷了,但你可以选择be kind。


最后再推荐一下英国封城期间看的一部片子《希望沟壑Hope Gap》。特别适合在英格兰的冬日,喝着热茶吃着小饼干细细品味。两大老戏骨安妮特·贝宁和比尔·奈伊饰演了一对老年突然离婚的伴侣,纠结的儿子(《王冠》中查尔斯王子的扮演者乔什·奥康纳)则在中间当传话筒还要忙于调节自己的生活。影片取景于英格兰小镇Seaford,可以看到熟悉的海岸线、高耸陡峭的白崖、海滩上绚丽多彩的小房子... 尽管剧情有些单一甚至略显无聊,但片中美景搭配着略带哀伤的音乐和贯穿影片的诗歌,倒也不影响观影感受。

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孩子会把父母的一切视为榜样并受到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片中被抛弃的妈妈在撑不下去的时候,正是儿子的一番话又让她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如果妈妈可以挺过感情上的难关,那儿子也可以继续效仿她,知道前路是充满希望的。

片中提到了两首很美的诗歌《Sudden Light》《Say not the Struggle nought Availeth》让我很有共鸣,欢迎在各大播客平台搜索A Paradise of Poems进行收听。

Share

0 Comments

3/1/2021

浅谈自我提升、新年计划和十大精华播客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Photo Credit: Danielle Macinnes
我最喜欢的英文博主Maria Popova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发表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自我提升法则》。这篇博文通过提取十五本书中的精华,与读者们分享伟大作家和思想家对生活的感悟。简单总结一下,供大家在新的一年作为参考:

1. 每天漫步,活在当下。梭罗在写完《瓦尔登湖》后的七年,又出版了一本《步行Walking》。他在书中提到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重要性。人应该每天抽出时间漫无目的地闲逛,尤其是在森林和野外这样的地方,为身心提供一个放松的空间,这样才可以减少焦虑,用心体验生活。活着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劳碌。

2. 记日记。弗吉尼亚·伍尔夫从33岁起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一生共写了26卷日记。后人在她死后将她的日记集结成册,出版了《伍尔芙日记选A Writer’s Diary》。伍尔夫认为记日记是尝试各种写作风格和记录自己人生的方式,也是治愈伤痛的一种工具。

3. 生命的广度比长度更重要。塞内卡在《短暂的生命 On the Shortness of Life》一书中提到,人们总是觉得生命很长,于是恣意地浪费时间;人们总是费劲心力地保护财产,却没有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时间。你存在的时间长,并不等于你真正生活的时间长。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去探索和体验这个世界。

4. 你的行动决定你是谁。安娜·德沃尔·史密斯在《写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Letters to a Young Artist》中说道,艺术家不是靠学位得名的职业,而是在不断创作中为自己正名。光说不练假把式,每个想成为艺术家的人都需要靠自律不断产出作品来证明自己。

5. 摆脱自我的束缚。阿兰·瓦兹《关于不认识自己的禁忌 The Book: On the Taboo Against Knowing Who You Are 》中解释了「人」和「个体」的概念。Person起源于拉丁词语Persona,指代希腊罗马时期演员在舞台表演的面具;Individual是古希腊词语原子的意思,指代不能分割的最小个体。阿兰在这里引入了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想说明「自我」都是幻象,个体都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生死与共。

6. 培养成长型思维。卡洛·德威克的畅销书《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讲述了固定型思维的人往往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人的能力、智力是固定不变的;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更相信后天的力量,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智力是在不断发展的。人们不应该自我设限,而是应该通过后天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7. 放弃完美主义。安妮·拉莫特著有《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Bird by Bird: Some Instructions on Writing and Life》。她提到了作家的身份给了她探索世界的机会,并时刻敦促她更用心地观察生活。写作其实是一项很耗尽心力的工作,但是其中的收获只有每天坚持写作的人才可以感受的到。好的作品需要依靠不断地练习去打磨,第一稿和第一页永远不会是完美的,但如果你只追求完美,那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因为你连提笔写的动力都不会有。

8. 培养批判性思维模式。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The Demon-Haunted World: Science as a Candle in the Dark》是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全书从科学的角度对伪科学和伪科学后面所隐藏的反科学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许多伪科学来源于人类的错觉和幻觉,人类的记忆也并不可靠还很容易被误导,人们相信伪科学是因为脆弱的人类有着相应的情感需求。卡尔告诫我们在看待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然后去寻找证据。只有在证据范围之内的事,才选择相信。

9. 向水一样生活。李小龙的人生记录书籍《生活的艺术家 Bruce Lee: Artist of Life》阐述了他的武术哲学思想和人生哲学:如水一般,柔软而又刚强,充满变化,能适应万物的形状;随屈就伸,但却不向困难屈服。很像老子在《道德经》提到的「无为而治」。

10. 按照自己的标准生活。埃莉诺·罗斯福在《生活教会我 You Learn by Living: Eleven Keys for a More Fulfilling Life》一书中分享了自己一生的心得: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任何其他人的。你迟早会发现自己没法一直取悦所有人,总有人会对你的行为指指点点甚至按上完全不着边际的动机,也总有人会误解你的话语。一个人必须要尽早学会不再按照别人期待的眼光去过自己的一生,而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标准生活。记住你的生活由你塑造,由你完成。

Picture
知名播客内容平台Podcast Notes总结了「2020年十大令人大开眼界的播客」:

10. James Nestor: The Lost Art of Breath | Chase Jarvis Live Show
- 正确的呼吸是保持健康的根基。运动员的表现力受控于呼吸,我们的器官和自身免疫健康也受控于呼吸,我们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呼吸来调控。
- 世界上25-50%的人用嘴呼吸,这容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和打鼾,更不用说引起面容变形。
- 用鼻子呼吸可以过滤和净化空气,同时更有效地反击细菌和病原体。
- 正确的呼吸方式:5-6秒鼻子吸气,5-6秒鼻子呼气。

9. Bitcoin Has Entered Phase 5 with PlanB, Jeff Booth & Preston Pysh | What Bitcoin Did Podcast
(不懂比特币的我跳过了这一期)

8. NO EXCUSES | Jocko Willink on The James Altucher Show
- Jocko的新书《自律即自由》讲述了自己的健身、饮食和生活习惯(Jocko和David Goggins是我见过的两个最自律的人,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 亘古不变的生活哲学:事无好坏诠释在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非异人任。
- Jocko给听众的人生建议:在消费信息的同时要产出信息;不必做一个一成不变的人;不追求短暂的快乐,而追寻长期的满足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责怪他人;时刻保持谦逊,尤其是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不必被年龄和状态束缚。
- Jocko作为领导的心得就是学会承担责任而不是随随便便责怪他人,同时谦逊的听从他人的意见而不是一意孤行。

7. Poker, Probabilities, and How We Make Decisions | Annie Duke on Conversations with Tyler
- 人们会为自己的房子和车购买火灾/洪水保险,却不情愿签署婚前协议。仿佛我们签署了协议,就证明这个婚姻有一天会走向尽头。人们在做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决策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 人们获得幸运女神青睐时总会归功于自己的能力;但是一旦坏事发生,就会责怪外界环境和其他的人。
- 扑克高手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一颗承认错误的心。时刻提醒自己「也许我的判断是错的,也许我对于对手的认知是错的」。

6. Essentialism Explained: How To Focus On What Matters | Greg McKeown on Modern Wisdom Podcast
- 忙碌≠成功。大多数的人用忙碌当做逃避现实的借口;聚焦你的使命=成功。专注投入的人一般不是很忙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日程,向着目标一步步的前行。
- To-Do List正在磨损你!建立「优先事物」清单。以往特别喜欢列一个每日/月/年的行动清单,每次打勾完成的时候都感觉特别爽,但是这样很容易被琐碎事务占据精力,长久来看并不利于实现目标。尝试一天只做一件对我长久目标有帮助的事情,不是按「困难程度」而是按照「影响力」来决定。其他的小事儿就按照「影响力」和「紧急程度」来排序安排。

5. Best Decisions, Daily Routines, Mind Training, and Much More | Hugh Jackman on The Tim Ferriss Show
- 详情参见:浅谈阅读书籍、终极问题和休杰克曼播客

4. How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 | James Clear on Making Sense with Sam Harris
- 运气、习惯和选择是决定成功的三大重要因素。你无法控制运气,但可以控制后两者。
- 习惯=自动化的行为。习惯受环境影响,是我们对于当下环境的应对措施。你的习惯也容易被周围的人所影响。
- 为什么好的习惯很难养成?人类的行动往往会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是即时的结果;一种是延时的结果。很多坏习惯让我们有即时的结果,比如说每天吃一个甜甜圈让我们顿时心情愉悦,但是长久来看却对健康有重大的危害。
- 建立系统比设定目标重要。目标是减掉10%的体脂,系统是养成一个每天都可以执行的习惯。在目标没有达成前你总会活得很痛苦,但是一旦建立了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的系统,生活就会朝着积极的方面改善。

3. The New Media World, The Value of Family, and Why Boomers Need To Go | Ryan Holiday on The Portal with Eric Weinstein
- 社会传承的最好方式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因为现在的低生育率和人们普遍看低家庭和社群的价值,使得很多人在做事时完全不考虑下一代。
- 人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就是信息过量,Ryan Holiday过滤信息的方式是读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长文和长书。
- Ryan Holiday和斯多葛派:28种方式助你达到内心安宁和喜乐

2. The Pandemic, Power of Masks, Levels of Risk and More | Nassim Nicholas Taleb on EconTalk
- 小心那些让你的生命和成就一夜归零的举动。也许你每天吃得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也常去健身,但是有一天你开车发短信失神出了事故奄奄一息,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泡沫。避免做蠢事比努力去做聪明的事情更重要。
- 黑死病期间欧洲各城镇都不接受人口进出入,那些从事海上贸易的人需要自觉进行「隔离quarantine」。Quarantine词根原意是40天,也就是当时自主隔离的时长。
- 维持社会秩序的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Happiness, Reducing Anxiety, Crypto Stablecoins, and Crypto Strategy | Naval Ravikant on The Tim Ferriss Show
- 浅谈Naval、写作技巧、社交困境和亲密关系
- Naval: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 浅谈西西弗斯、冰血暴、Naval和乐高乐园

Share

0 Comments

11/12/2020

助你决策的24大思维模型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Photo credit: Ben Sweet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位英国小哥George MacGill。他曾经作为英国最优秀的大学生之一出版了自己如何赢在校园的故事。他毕业后专注电子商务和思维模型,视查理·芒格和Naval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也会在推特上不断发布Naval和塔勒布的名言警句(@navalbot @nntalebbot)。他和好朋友Chris Williamson一起录制了4期关于Mental Models的播客节目(Podcast: Modern Wisdom)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决策。简单总结下这四期的内容:

  • Mental Models(心智/思维模型)是人类做决策的基本配方。如果你的意识是操作系统的话,思维模型就是apps,帮助你根据环境做出决策。
  • 思考模型之「逆向思维」。与其追求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不如想想做哪些事情会导致自己的不幸,然后避免。25岁的George为自己罗列了需要避免事宜的列表:舒适、为自己讨厌的人工作、做简单的事情、忽略健康、欠债、有毒的关系和反馈少的环境。
  • 思考模型之「对比思维」。George认为尽管我们人类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人们还是总感觉不幸福。与其每天看社交媒体上面别人精心挑选的生活展示,然后和自己略显无聊的日常生活相对比,不如去医院走一趟,你会体会到自己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 思考模型之「第一原则思维」。把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击中问题的核心。George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问自己,这件事会让我在时间和精力方面有所收获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他就不会去做。Elon Musk是第一原则思维的代表人物。Work Done = Time x Intensity
  • 思考模型之「双重思维」。培养脑海中可以同时存在黑白两种极端思维的能力。比如说拳击手在训练时会认为自己有很多很多的弱点需要克服,但是一旦站到比赛场上,就认为自己是宇宙无敌。
  • 思考模型之「信息筛选思维」。人们总喜欢新鲜的事物,大众每天消费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过去24小时之内产出的,但是唯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信息才是人们最应该去观看和阅读的。一本书如果已经存在了100年了,那它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战争与和平》《1984》都是历久弥新的经典。
  • 思考模型之「系统 vs. 目标」。举一个减肥的例子,目标是减掉10%的体脂,系统是养成一个每天都可以执行的减肥习惯。在目标没有达成前你总会活得很痛苦,但是一旦建立了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的系统,生活就会朝着积极的方面改善。
  • 思考模型之「方向 vs. 速度」。方向一旦错了,即使你行进的再快也于事无补。人们有满满的行程安排,并不代表工作高效。我们需要停下来好好思考,自己是否在对的道路上。而不是用忙碌来做借口。
  • 思考模型之「不对称思维」。George会避免去做那些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比如说开车发短信。他发现在社交媒体上给大V们发信息是低风险高回报的举动,也因此认识了很多他崇拜和尊敬的人。
  • 思考模型之「长远思维模式」。George每次做决策时都会问自己,未来的我会为现在的我做的决定付出代价吗?
  • 思考模型之「写下人生指导方针」。巴菲特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都会列出自己的人生准则和行为规范,每天睡前看一看来反思自我,指导自己的人生。
  • 思考模型之「游戏思维」。游戏中主角总有一个特定的任务需要完成,在生活中也要给自己找到优先完成的任务,而不是罗列一大堆的to-do list。游戏中还有升级制度,在生活中也为自己想象一个进度条,比如说每个月赚1万块是第十级,我现在在第五级,我需要如何升级?游戏中的角色只是你的模拟,在生活中也要时常跳出来审视自己,不要让「自我膨胀」和「自我怜悯」阻挡自己。
  • 思考模型之「投入vs. 结果」。想要非凡的结果,需要非凡的投入。普通人做普通的事情收获普通的结果。特立独行的人做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然后收获非同凡响的结果。拥抱自己的独特性,不要因为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个性。
  • 每所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都用自己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你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比如说纽约充斥着「赚更多钱」的思潮,洛杉矶总是告诉你「要变得更有名气」。George生活在伦敦的Mayfair,每天被豪宅和豪车包围,激励着他跳出舒适区更加努力。选择适合你的城市。
  • 思考模型之「绝对所有权」。一切事情发生后都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去怪罪他人和环境。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可以从反思中受益,向着更好的方面提升自己。
  • 思考模型之「反脆弱」。拥有多重收入渠道,这样在面临打击和困难下,总有一条路可以走通,先解决温饱问题。
  • 思考模型之「事物总有好的一面」。很多人因为下雨天就心情郁闷,殊不知雨天也有雨天的魅力。事无好坏诠释在人。和恋人分手?没关系,正好有时间和自己独处,提升自我。
  • 思考模型之「和自己尊敬喜爱的人相处」。三人行必有我师,做房间里最蠢的那个人没有什么不好,这样的自己总能找到周围人的闪光点并向其学习。
  • 思考模型之「环境影响」。如果你面前有一大碟的炸鸡翅,而你正在减肥,你很难用自己的意志力与其抗衡。所以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需要你去调动意志力去反抗的环境中。
  • 思考模型之「剃刀模型」。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 汉隆剃刀: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George剃刀:永远选择那个能为你带来更多机会的选项。比如说在推特上私信大V,和新的朋友相聚聊天,给陌生人送上赞美等等。
  • 思考模型之「第三视角」。当两个人为一个问题争执不休时,可以跳出各自的环境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如果他不能将对方的观点想得更透彻的话,他不会去参与这个辩论。
  • 思考模型之「个人辩护」。人们在面临相同事情的时候总会为自己找借口。比如说如果自己迟到了就说因为交通堵塞,如果他人也用交通堵塞解释迟到,你会怀疑他们在骗人。
  • Peter Thiel曾经问过一个著名的问题,有什么你认为是正确的但是世界上其他人却不敢苟同? “What do you believe to be true that the rest of the world disagrees with you on?” 带轮子的行李箱发明出来之前,别人都认为在箱子上加轮子是无稽之谈。我们现在觉得正常的事情,在50年前都被认为是异想天开。
  • 想要更改习惯,首先需要更改环境,而环境中的主要因素就是人。选择你交往的人,选择你所处的群体,个人总会受周围人和社会的影响。
  • 现代社会人们不仅仅追崇享受,反而也会去花钱「受罪」。比如说参加铁人三项,跑马拉松,甚至玩一些战争游戏。推荐观看《Rick and Morty》剧集中的Roy片段,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游戏而已。
  • 小心那些让你的生命和成就一夜归零的举动。也许你每天吃得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也常去健身,但是有一天你开车发短信失神出了事故奄奄一息,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泡沫。避免做蠢事比努力去做聪明的事情更重要。
  • 人类并不是最强壮的动物,但却是最会发明使用工具的动物。人类可以借力来实现目的。在当前世界可以实现财富自由的杠杆有:人力、资本、代码和媒体。所有成功的人和企业都少不了使用上述杠杆。
  • Donald Kingsbury曾经说过,传统的存在意义就是掩盖问题,当我们深入研究传统时便会发现问题,问题从来都没有被解决而是被压抑。
  • George认为社会上需要更多「奇怪」的人。如果每个人都随大流,那这个社会将充满了平平无奇的普通人,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发扬光大。
  • 思考模型之「用数字说话」。学校里教的数学课通常十分无聊,导致很多人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用数字解释问题应该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通过数据可以佐证事实和监控表现。
  • 思考模型之「锚定效应」。餐厅可以把顾客首先看到的菜价设置的很高,这样人们有了计量标准,后面的菜价格只要比前面的低,就会让人们觉得便宜。和朋友出去时,找一个和你类型相同但是比你丑一点的同伴,这样别人看到你们俩会觉得你更有魅力。
  • 思考模型之「幂律法则」。20%的人口占据了80%的社会财富。极少数的关键事物带来绝大多数的收益,其他大多数普通事物只获得少量收益。成为自己领域的前20%,你的回报率也不可计量。
  • 思考模型之「机会成本盲目」。当做决策时,我们往往只给自己两个选择,比如说辞职或者留职,分手或者继续在一起,但是很多事情都有不止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我们并不需要等着工作做得不开心了才会去想要辞职,而是随时查看更好的选择。你刚辞职就能获得梦寐以求工作的几率少之又少。
  • 世界如此复杂,虽然思维模型越多越利于你做出决策,但是还是要找到支持你做决策的最底层意义。Jeff Bezos每次为公司做重大决策时都会问,这个决策可以提升客户体验吗?Elon Musk则怀抱一个目的,就是这个决策能否让自己离火星更近一步。找到你的终极目标。

George Mack Twitter: @george__mack

推荐读物
- 《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 (收录查理·芒格历年演讲)
- FS博客:https://fs.blog/ 
-《Pre-Suasion》 by Robert Cialdini
-《Win Bigly 》by Scott Adams
- Why We’re Fated to be Lonel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CR6P5rsXU 
-《Cities and Ambition》by Paul  Graham http://www.paulgraham.com/cities.html 
- 《6 Harsh Truths That Will Make You a Better Person》
https://www.cracked.com/blog/6-harsh-truths-that-will-make-you-better-person/ 
- 《Super Thinking: The Big Book of Mental Models》 by Gabriel Weinberg
-《Extreme Ownership》by Jocko Willink
-《Antifragile》 by Nassim Taleb
-《After On》 by Rob Reid
-《Predictably Irrational》by Dan Ariely
-《The Everything Store》by Brad Stone

-《Blindsight: The (Mostly) Hidden Ways Marketing Reshapes Our Brains》by Prince Ghuman and Matt Johnson
-《Atomic Habits》by James Clear
-《How to Fail at Almost 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by Scott Adams

Share

0 Comments

17/6/2020

你本可以今天做出改变,但却非要等到明天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Ryan Holiday的名字经常在我公众号出现,之前翻译过他的《12个改变一生的问题》《28种方式助你通往成功和快乐之路》,也多次在播客和博文中提到他所倡导的现代斯多葛派理论。Ryan每年生日之时都会对过去的一年做个总结,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今天就来概括翻译下他刚刚发布的33岁生日感想。
原文链接:https://ryanholiday.net/33-things/


– 前美国男篮助教George Raveling曾经说过,人们牺牲性命来保全书籍可以安然流传下去。如果不把读书当做生命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就如同背叛了先辈们的遗赠。 


- 前美国国防部长James Mattis指出,如果你不广泛的阅读,那其实和文盲并无区别。


- 作家F. Scott Fitzgerald曾说过,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 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Neil Strauss提到过,当有人告诉你事情出现问题时,他们基本都是正确的;但当有人告诉你怎么去解决问题时,他们基本都是错的。


- 一位法国记者曾经告诉我,爱情「LOVE」的正确拼写方法是「T-I-M-E」,这帮助我学会了做一名好的丈夫和父亲:花费时间陪伴家人。


- 我在采访自行车运动员Lance Armstrong时,他给我看了他收到的短信,并告诉我:“当我处于风口浪尖时,有的朋友赶来支持,有的朋友则选择逃跑”。尽管朋友会做错事,或者与我产生异议,但我还是选择永远做前者。 


- 当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经常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结果发现他们「窃取」了我的见解并写在作业里。我向老师抱怨,老师告诉我,“你的职责不就是分享观点吗?”我很开心我能在16岁的时候就明白这个道理。 


- 作家Cheryl Strayed告诉年轻的作家,业余的作家把出版看的比写作还要重要,而专业的作家则一点也不去考虑结果,因为他们相信写作的过程,过程对了,结果能差到哪去? 


- 企业家Peter Thiel说过,竞争是输家才会玩的游戏。我完全同意这一说法,找到一个没有竞争的产业,只和自己竞赛。


- 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题目来自剪辑师Kayla Chadwick:《我不知道如何向你解释但你应该关心他人》。 


– 博主Tim Ferriss经常会问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有了钱会干什么?我的回答是,并不干什么。然后我明白了其实并没有必要去拼命赚钱。


- 我和作家Hemingway以及John Fante学到的一件事就是通过打字让指尖感受写作的快感。我已经坚持写了15年并出版了不少书籍,写作这一行动已经彻底融入在我的潜意识当中。当然,这种训练肢体的方法也适用于其他任何行业。 


- 健身教练Steve Kamb曾告诉我说,最有礼貌的拒绝方法就是「我有一条规则,那就是...」,比如说「我有一条规则我不提供免费演讲」「我有一条规则我每天晚上需要回家陪孩子」。人们倾向于遵守并接受规则,所以当他们听到你的规则时,会理解你的选择。
 
- 去参加可以让你得到提升的活动。对我吸引力最大的活动不是那里的环境和美食有多么好,而是能在那里认识到可以让我大开眼界的人或者听到大开眼界的观点。


- 我时刻把印有斯多葛派生活哲学的硬币揣着兜里,书桌上也摆放着斯多葛派人物的塑像,墙上也挂着相关的绘画。你需要谨记自己的「人生箴言」,并尽可能的让它们时刻出现在你的眼前。


- 明确自己的时间价值,计算好自己的小时费用。如果可以用便宜的价格雇佣他人来解决你的问题,那就不要花费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做这些杂事。


- 我的高效生活借鉴了Julia Cameron的每天起床写日记和Shane Parrish每天早起并不碰手机的习惯。


- 尽快忘掉过去的成功,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需要接受新的挑战。


– 美国调查记者David French说过,人们需要「宽恕」就像人类需要氧气,一个没有恩典的国家只会让人民痛苦。


- 企业家Dov Charney告诉我说,一切事物都是从零开始,一开始千万不要灰心,我们需要时间从零起步。


- 投资人Chris Yeh曾说过,想像生活就是一个杂耍抛球的游戏,你手中一共有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精力。当你把它们一齐抛向空中时,你会发现只有工作是弹力球,而其他的都是玻璃球。工作没了还能再找,但是其他四个一旦落地,不是完全破碎就是出现裂痕,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样子。


– 播主James Altucher和我说过,你并不需要时刻想着怎么让钱生钱。你可以把赚来的钱放在那里而不去投资,这没什么好焦虑的。


- 电台主持Charlamagne说,你拥有的东西越便宜,你越不会去担心如果它们丢了或者坏了怎么办。


- 投资人Ramit Sethi经常不回复他人的信息。一开始我觉得这很不礼貌,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省下那些回复时间而专心投入到你在乎的事情和人身上才是对的。 


- 罗马皇帝Marcus Aurelius写下的这句话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意义---「你本可以今天就做出积极改变,但却非要等到明天」。


我也像Ryan Holiday一样,每年生日之时都会总结过去一年生活的心得体会:


  • 写在29岁生日前的29条箴言
  • 写在30岁前的30条感悟
  • 31岁前的31条生活感悟
写下自己的生活哲学,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决策,在遇到诱惑时明白如何表现,还可以当做之后人生的指导方针,时刻铭记自己的优先事宜和价值底线,何乐而不为呢?


p.s. 撒花庆祝英超复赛!我的快乐源泉之一又回归啦!

Share

0 Comments

29/4/2020

网络文化教父凯文·凯利的68条生活感悟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今天是凯文·凯利(Kevin Kelly)68岁的生日,他在自己的网站上总结了68条生活感悟作为生日礼物奉献给读者,翻译一下这位给我带来诸多思考的老师的文章,谢谢KK,生日快乐!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14/3/2020

疫情之下,你无法控制发生了什么,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之前介绍过Ryan Holiday和他的斯多葛派,在疫情期间想要有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没有什么比重温下斯多葛派的实践性哲学教义更好的事情了。今天就总结概括下Daily Stoic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控制我们可以控制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不为外界无法改变的因素而焦虑,尽全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接受接下来会发生的一切。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29/9/2019

跟着Ryan holiday找寻内心的安宁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最近一直在读Ryan Holiday,之前也介绍过他,这位富有远见的营销人和畅销书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斯多葛(Stocism)哲学流派的倡导人,他的新书《Stillness Is the Key》已经于本月出版,通过分析从古至今那些取得伟大成就人物的特质,总结出沉静专注才是一个人可以获取幸福并实现自我的根基。这本综合斯多葛派哲学和东方佛学教义的书,相信可以为你在这个7/24信息不停歇的浮躁社会,提供一份内心的安宁。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23/6/2019

Stillness is the key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Ryan Holiday最近刚过完32岁生日,他从26岁开始每年生日都会总结这一年的人生感悟,今年的生日感悟有几条不谋而合,分享一下: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20/6/2019

Joe Rogan采访Naval Ravikant播客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Joe Rogan采访Naval Ravikant的这期播客已经连刷三遍了!从中可以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简单总结一下: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2/6/2019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这周顺利拿到英国工签,准备和生活了近9年的新西兰说拜拜了!一直是个安定不下来的人,北美,南美,亚太都转了一圈后,终于有机会可以好好地探索欧洲大陆了!编译下我的人生导师Derek Sivers的一篇博客《挪窝的好处》,与大家共勉。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27/3/2019

Naval: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Naval关于「如何不靠运气致富」的tweets在推特上已经有了2万多的转发和近6万的赞。简单翻译一下。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20/10/2018

12个改变一生的问题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最近又发现一位给我颇多启发的大神---Ryan Holiday,他是畅销书《增长黑客营销》《被新闻出卖的世界》《绝对自控》《反障碍》的作者,他的书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翻译成为30多种语言出版。 Ryan在20几岁时就成为了上市公司的营销总监,现在创办了自己的创意咨询公司Brass Check,客户包括Google,Tony Robbins, Tim Ferriss, Complex Media等公司和个人。 ​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31/8/2018

人生到底应该如何度过?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美国先锋记者和小说家亨特·汤普森在22岁时已经参透了人生的哲理,他的一位朋友曾经写信询问他,「人生到底应该如何度过呢」?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31/8/2018

Sam Altman论如何高效工作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今天翻译一篇Sam Altman的文章。他是硅谷著名投资人,年仅29岁时就被硅谷创业教父Paul Graham委以Y Combinator新任掌门人的重任,他还和Elon Musk一起创办了OpenAI 公司,可谓是天子骄子,年少有为。以下是他对于效率的理解和如何提高效率的方法。

Read More

Share

0 Comments
Details

    Join the newsletter

    Subscribe to get my latest content and announcement by email.

      We won't send you spam.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Powered By ConvertKit

      RSS Feed

      Categories

      All
      Dear X
      New Zealand
      Podcast
      Poems
      Reviews
      Stories
      Thoughts
      Translation
      UK
      Worldwide

    Get in touch!

    Join me together to explore the journey within.

    Thank you!

    You have successfully joined our subscriber list.

    .
    • HOME
    • NOW
    • PROFILE
    • READING
    • ABOUT
    •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