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参与知名畅销书作家马克·曼森(Mark Manson)的私人书友会时,问了他一个关于如何解决「commitment issue」的问题,他给我的答案就是fucking make a commitment and stick with it。
道理都懂啊,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对于崇尚自由且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的我来说,做出承诺好像是一个违背本性的举动。过去十来年在世界各地飘荡漫游,尝试了各种新奇的体验,结识了数百位朋友,从来没有想要安定下来或者做出承诺的感觉。所以干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频繁换工作,频繁换约会对象,频繁搬家换城市。 也许是因为年龄增长,或者是因为觉知提升了,今年我再次回到欧洲后,我突然领悟到承诺才能给予我终极的自由。承诺让我不再分散注意力于那些不重要和琐碎的事情上,使我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有助于让我变得健康和快乐的人和事物上。此外,承诺也使我更容易做出决策,消除了因为错失机会而感到的紧张和焦虑的感觉,只专注于几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上,从而取得比原本更大的成功。 以下是我至少在可遇见的未来能做出承诺的事情: - 驻扎里斯本 - 经常回曼彻斯特支持我城 - 不旅游的情况下一周三次CrossFit训练 - 在OSV工作 - 搭建CY Circle - 中英文播客保持更新(频率待议) - 一年出一本书(英文为主) - 如果我和我现在的crush本月可以再续前缘,那么我单方面肯定不会在这段感情中轻易放弃或者逃跑。 暂时就这些吧,年底再来回顾一下,看看做出的上述承诺是否会对我生活的幸福指数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另附马克·曼森关于「如何在无聊中培养创造力」的文章编译: 创意工作者其实不像常人想象的那样每天过着如在过山车上一般的生活,时刻充满着刺激和新奇的体验。他们的创造力更多是在无聊中诞生的。 那么,如何在无聊中培养创造力呢? 1. 创造力不是灵光一现的瞬间,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劳作。灵感是属于业余人士的,而大师每天都出现在创作的地点,然后耗时工作。你不是「寻找」灵感,而是花时间「滋养」灵感。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究其一生创作了无数作品,只有少数的作品为世人所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伟大的背后是经得起无聊考验的辛勤劳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并不比其别人聪明多少,我只不过比他们处理问题时坐的时间更长。 2. 有一份可以养活你的正常工作。海明威做过救护车司机和战地记者;安迪沃霍尔在杂志社做过设计师,大师们在最终选择全职做创意工作之前,都有一些正常生活的体验。 3. 享受无聊,但不分心。人在无聊时容易焦虑,总想找一些分心的事情让大脑有点事儿干。如果可以克服分心的过程,焦虑其实是创造力的缪斯。当你不再被琐事所分心,你的大脑会产生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想法和灵感。 4. 找到可以借鉴的对象。毕加索曾经说过,好的艺术家借鉴,伟大的艺术家偷窃。创造力不是创造新的东西,而是旧瓶装新酒,并增加原有价值。 5. 把想法当作投资,低买高卖。垃圾摇滚刚出现时别人都不屑一顾,直到科特·柯本将其发扬光大;个人电脑刚出现时贵的离谱,直到比尔盖茨将其大众化。很多创意观点刚开始都得不到大众的支持,但你可以将其视为投资机会,在小众市场占一席之地并不断努力使其变为主流。 最后,再推荐一下马克·曼森的畅销书《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通常来讲,「自我帮助」类图书经常会教授你如何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追寻幸福和快乐,灌给你大量的鸡汤让你生活在一个自己编织的美好世界中。马克则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恒久的幸福和快乐只在童话中存在,需要直面问题和痛苦,并接受生活本就是一场苦旅的事实。 人需要对自己的局限性和弱点有良好的认知,这样才能在逆境来临之时知道拿什么去面对,而不是逃避或者强迫自己保持乐观。人有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更需要决定自己生命的优先权,对自己在乎的事情说Yes,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和人说一句「Fuck o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