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lia Yang
  • Start Here
  • NOW
  • PROFILE
  • BOOK/PODCAST
  • BLOG
  • ABOUT

14/4/2023

浅谈数字波西米亚、都柏林游记和松弛生活

Read Now
 
Picture
20多年前,一本名为《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Maste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的畅销书,为我们目前的数字生活时代定下了基调。书中首次提出了「主权个体(The Sovereign Individual)」的概念,强调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阶层也将发生变化,而主权个体就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简单来讲,主权个体是摆脱了地理位置的限制,在数字时代随时随地创造营收的一个群体。我们中的大多数的人每天都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在常规和习惯的作用下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纵观历史你会发现,生活永远都是处于变动当中的,在不经意间缓慢地变化着,然后突然有一天产生了让我们大吃一惊的后果(gradually and then suddenly)。

这些变化之所以很难被注意到,部分原因是因为主流媒体仍然引领着大众舆论,导致了单一且有导向性的叙事模式。但是互联网的诞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大众传媒的弊端,而主动打破信息和技术的壁垒,并因此从中受益,成为拥有自主权的个体。

主权个体认为,勇于承担个人责任是通往自由和财富的道路。我们曾经处于一个标准化的社会,如果你想成为X,你要先做A,然后再做B。从小我们接受统一的标准化学校教育,然后随大流高考/考研,进入大家公认的好单位,找到和你人生路基本相似的人,结婚生子,孩子继续重复和你一样的人生道路... 这种标准化的生活方式已经让我们产生了依赖感,仿佛这就是人生的唯一道路。

但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的路途越来越不受用,反而是那些不走寻常路的人,或者找到利基市场的人更容易功成名就。主权个体便是后者的代表,通过主动寻求和筛选信息,跳出标准化的生活圈子,打造自己的游戏规则并建立杠杆,来实现财福双全的生活。

他们不受民族和国家主义等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是名副其实的全球主义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通过电脑来完成,对于主权个体来说,世界就是他们的游乐场,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并打造多种收入来源。

互联网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并提供越来越多的沉浸式体验。主权个体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不受地理位置限制联手合作开展项目,他们还将在数字环境中依靠智能合约达成协议,而不需要依靠当地政府的政策,从而实现多时区、多地区的收入来源,合理规避地缘政治的风险。

最关键的一点是,主权个体了解到不必再通过出卖时间来获得收入,也不必受困于地点而错过机会。这一心态的转变实现了我们对远程和异步工作的重视,朝九晚五每天需要待在办公室的工作迟早会成为历史。

主权个体的概念尤其能引起年轻一代的共鸣,毕竟Gen Z是出生于数字化大规模普及的时代,如果你还想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了解的话,可以听听我采访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Weekly 邮件订阅作者Doug Antin的播客(小宇宙或者其他播客平台搜索CHIWI JOURNAL即可)。Doug在最新一期的邮件订阅中提出了我们正处于数字波西米亚(Digital Bohemianism)时代的概念。他认为当前社会正在从每个人都过着相同生活方式的时代,逐渐转变为采纳多样化生活方式和信仰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分享独特的想法,并与志同道合的社区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互联网正在创造许多子文化。这些子文化的多样性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与晚期工业革命和早期信息时代中普遍存在的主流生活方式产生冲突和矛盾。

因此,互联网在其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将导致固定国家和社会的分裂和重组。从长远来看,这种分裂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的政治和政策挑战。

1. 线上社群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极速发展促进了数字波希米亚主义的崛起。人们可以不受物理边界的限制,将网站、论坛、社交媒体和线上社群作为虚拟聚集空间,分享他们的想法、信仰和创意作品。人们可以在互联网平台结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个体,轻松的加入和参与自己感兴趣话题的讨论,并在其中找到物理世界无法给予的归属感。

2. 数字波希米亚主义的核心是褒奖创造力、自我表达和协作。互联网为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哲学家和其他有创造力的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交换想法和在项目上合作的肥沃土地,并不受物理世界限制。这种创意交流加速了创新文化的诞生,并产生了大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跨学科作品。

3. 数字波希米亚主义使得个体可以摆脱社会的期望,探索符合其个人价值观和愿望的另类生活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源于个体可以借助互联网自由地尝试不同的身份、角色和数字体验。志同道合的个体们形成一个个独特的网络群体挑战现状,质疑社会规范,开创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社区。

4.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数字波西米亚主义与新中世纪主义(Neo-Medievalism)的思想非常契合。即全球化、后工业化、信息化趋势将权力分散,打破了传统社区内部的权力结构。例如,互联网的无边界性质促进了跨国公司和去中心化货币的崛起,这些因此而诞生的组织和社群不受地理或政治边界的约束,并形成了自己的子文化、规则和权力结构。随着个体在这些虚拟空间中不断寻找安全感和身份认同,他们对于传统国家的忠诚度将转向这些在线社区。

总而言之,在线社群的兴起将挑战传统的规范和权力结构,导致我们有可能回到诸如中世纪那样更分散和分裂的世界。至于去中心化社会的优缺点,每个人心中自有评判标准。


​人工智能

简单总结一下用chatGPT帮助你学习的8个引导词 (prompt):

1. 使用思维导图来组织信息。
引导词:请为[X话题]创建思维导图,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关键概念之间的组织结构,使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个概念。

2. 运用费曼学习技巧深入理解。
引导词:请用费曼学习技巧来解释[X话题],通过将复杂的概念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使我可以向他人解释这个问题。

3. 通过间隔重复学习法巩固知识。
引导词:请用间隔重复学习的方法帮助我增强对[X话题]的长期记忆。

4. 利用SQ3R方法高效阅读。
引导词:请介绍SQ3R方法,并演示如何运用该方法帮助我阅读和理解[X话题]。

5. 运用类比和隐喻简化复杂思想。
引导词:请使用创建类比和隐喻的方法来简化[X话题]中的复杂思想和概念。

6. 利用双重编码强化学习。
引导词:请使用双重编码的理论,将口头和视觉信息相结合,来增强我对[X话题]的理解。

7. 结合叙事和讲故事的技巧理解抽象概念。
引导词:请使用叙事技巧,将[X话题]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相关联的故事,帮助我理解这个概念。

8. 利用记忆宫殿增强记忆。
引导词:描述如何创建记忆宫殿,通过将关键概念与生动的心理图像和地点相联系,帮助我理解[X话题]。

都柏林游记

三年前写了一篇观影《普通人Normal People》的评论,其中提到了青春是一种「活着」的真实感。三年后,我带着这种「活着」的感觉来到都柏林,走一走男女主人公攻读的爱尔兰三一学院。

参观校园算是游览英国和爱尔兰的必备项目了,那古老的建筑放佛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用自己的语言记录并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作为不折不扣的书虫,没有什么比膜拜校园中的图书馆更能让我心潮澎湃的事情了。三一学院的老图书馆收有700万册珍藏图书,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基督学院书籍》(The Book of Kells),这是一本于公元9世纪制作的四福音书手稿,是爱尔兰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充满密码的插画书,前人知道语言的边界就是我们思维的边界,于是采用密码和象征的手段带我们超越时空去理解世界的奥妙。

我在里斯本被娇艳的阳光宠坏后,差点忘记北方有多么的冷。抵达都柏林第一天便收到了阴雨天的「款待」,一下飞机的第一站便直奔健力士黑啤展览馆(Guinness Storehouse),定制一杯人脸啤酒当早餐。参观完啤酒博物馆便在街头闲逛,就在我被冷雨浇透的时候,偶遇一家童装店,店里正好有适合我的款式和号码,没想到来爱尔兰买的第一个「纪念品」是救命的棉衣。

在这种阴霾的雨天很适合逛书店吃垃圾食品,让精神和物质世界都能挺过恶劣天气的考验。最后分享下爱尔兰当地小伙伴给我总结的攻略,适合来都柏林游逛3-4天使用
?? CY Dublin Tips ? 
https://www.google.com/maps/@/data=!3m1!4b1!4m2!11m1!2s8M_gOjHVQ-299HVDBklCRQ

一周杂思

1. 总以为我孤独地走在一条无人理解的道路上,但很庆幸能有人在不同时空与我同行。

上过两次理想屯播客节目的一位嘉宾便是如此,我们均放弃高薪从银行辞职,搬到新的国家开启另一种生活;又前后脚抵达英国,在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里探索自我;又先后经历了浴火重生的草药疗养,拥有了疗愈自我和重观世界的能量…. 现在,我们又都和意大利小哥有了不解之缘。

不知道造物主在创造我们的时候是不是安排了相似的设定,在我们折腾了这么多年以后,终于让我们稍稍停下脚步,可以享受下爱情的滋润了。

2. 相由心生,得意忘形。

3. 在CrossFit健身房碰到一位带着四岁女儿来训练的单亲妈妈,小家伙实在是太可爱了,硬拉和吊环玩得比我都熟练。想起之前和一位做教育的数字游民一起探讨未来的教育趋势:Worldschooling,简单来讲就是带着孩子周游世界,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感兴趣的技巧,比如说去日本学化学,去韩国学跆拳道,去法国学厨师等等。

感觉自己正在里斯本见证着一个个传统行业走向覆灭,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齐聚在此不遗余力的创建新的模式和组织形态。未来实在是太令人兴奋了,自己当然也不能闲着看着,好好养生好好学习,和他们一起铸造并实现美好的未来。

4. 最新一期《弛放》课程结业了,这期课程结束后,最大的感触是唤起了疫情期间被深埋的社交能量。那时候虽然享受到了很多独处的福利,但对于我这种对外界环境感知力强,必须要时常与周围人和物交换能量的人来说,那缺失的一年对我产生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疗愈。

疫情期间我一直依靠冥想帮助我调整身心,但是当初带我达到现在这个状态的工具,无法再带我走得更远。在瓶颈期苦苦挣扎了很久,然后老师就在我准备好的时候出现了 ---- 法心老师的《弛放》课程最适合我现在的状态,让我留意到那些未被察觉和被掩埋的身体和思维的紧张感,教会我如何去真正地放松身心并释放能量。

在老师的答疑阶段,我向老师描述了最近容易半夜被一束光惊醒,甚至时常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原以为这样会影响睡眠质量,但第二天依旧精力百倍。法心老师解释说这是好事,禅修有时可以引导我们进入一种深度放松状态,这可能导致我们的意识更加敏感,更容易察觉一些难以察觉的感受和体验,看到光亮就是这种放松状态的体现。

冥想这个工具带我走了很长一段路,现在,又要依靠《弛放》伴我前行了。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在引导我达到一个松弛的状态,让能量贯穿身心,通畅无阻的流动。无论是多么先进的冥想技巧或是神奇的课程,它们都只是帮助我在修行路上更加顺畅的工具,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体悟和领悟,急不得,快不得,一步一脚印,记住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情。

5. 今年的任务之一便是学会放松,尽情的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爱情的美好。真心建议每一个紧绷绷的人都能来欧洲生活上一段时间,尤其是和南欧以及南美的朋友们一起玩,感受他们的生活节奏和状态,体验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Share

------

If you love what you read, please consider collecting one of my articles @ HERE

Your suppor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中文社群现已开通,欢迎加入,和我一起学习成长!


Comments are closed.

KIA ORA! welcome to the chiwi journal newsletter

Join my monthly newsletter with 1,400+ lifelong learners to expand your cross-cultural knowledge.
© 2022. Y MEDI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Start Here
  • NOW
  • PROFILE
  • BOOK/PODCAST
  • BLOG
  •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