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生活是世上最罕见的事情,大多数人只是存在而已」。如果细想一下,我们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追悔过去或者焦虑未来之上,而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此时此刻的生活中。
生活是一种体验,你要么接受它,要么抵制它。每一个选择都会对我们的人生幸福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有的人利用主观能动性,在每一个当下全身心地沉浸在生活当中;有的人则思前顾后,被生活无情地摆布深陷囹圄。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写道,「我不认为人们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只是想拥有活着的体验。」什么才是完全活着的体验和状态?这可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得到明确答案的哲学问题。我们通过学习古往今来思想家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解构和反思,也许可以得到部分的解答。 当你完全活着的时候,会利用好奇心不断钻研感兴趣的课题,时间和空间彷佛都不复存在,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抓住每一个来到身边的机会。当你完全活着的时候,你会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生命中经历的每一个瞬间对你来说都意味着整个世界,你不再认为事情的发生是理所当然,也不再随意地浪费时间。当你完全活着的时候,会对存在的所有可能性持开放态度,探索自己和周遭万事万物的一切,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连接,体验到真正的快乐、满足和意义。 活着的感觉是拥有一股生动活泼的能量在体内流转,你会迫不及待的想利用这股能量去创作、去探索、付诸于有意义的行动。牧师乔尔·奥斯汀曾说过,「如果你想获得幸福,就必须有目的地获得幸福。当你每天醒来时,不能只是等着看看自己会有怎样的一天,而是从自身出发,决定自己将有怎样的一天。」你需要有意识地选择如何安排每一天的时间、进行什么样的活动、拥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随随便便参与下走走过场就算了,而是为了充分地活着。 就从欣赏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注意周围环境的细节,记录下让你开心并拥有满足感的事情,然后不断重复。这期间,不要忘记对生活中进行顺利的事情进行感恩,有意识地培养每天的日常惯例,幸福的生活从来都是从幸福的一天,幸福的一小时和幸福的一分钟开始的。 《沼泽深处的女孩》
最近看了一部名为《沼泽深处的女孩》的电影。这部文艺范儿十足的悬疑片改编自畅销小说《蝲蛄吟唱的地方》,讲述了被家人遗弃的女孩在北卡罗来纳州中一片沼泽地里独自长大。她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小镇居民排挤孤立,也得到了两名小镇男孩的爱意,就在她即将凭借绘本脱离孤寂的生活之时,一则扑朔迷离的命案将扭转她的命运。
很喜欢这种借由另类个体的视角看世界的叙述方式,女主角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也因此被众人孤立。当看到她如此纯粹地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凭借着个人努力和求生欲勇敢地活下去时,隔着屏幕也能感到她向上迸发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没有道德上的对错,只有适者生存的规则,有时猎物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手刃捕猎者。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妖魔化与自己不同的人,再加上群聚效应以讹传讹,更加剧了人们排除异己的现象。这些年我在海外飘荡,或多或少也会因为少数族裔的身份而遭受类似的境遇。当我们在本该感受爱意的人类社会得不到应有的关爱与理解,也许冷酷无情的大自然反而能给予我们慰藉。 片中的女主角扮演者是黛西·埃德加-琼斯,她的气质很适合这种与世隔绝,又敏感又孤傲的角色(之前写过一篇她主演的电视剧《普通人》的影评)。她在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中选择投身艺术,用画笔记录大自然中的万物生灵。尽管人际关系无法满足她在灵魂上的寄托,但是通过将孤独感传递到艺术中,她在作品中找到意义,并收获了共鸣和理解。 孤独和渴望并不是失败的象征,而单纯代表着我们还活着。大多数孤独的灵魂都会转投艺术,用创造来化解这份形影相吊的感觉。也许艺术无法治愈疾病,也不能让我们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艺术却有一种非凡的魅力,在人与人之间创造一种独特的链接,让我们知道在这世上总有人可以描述出我们无法描述的感觉,总有人与我们共享一样的想法和困惑,在欣赏艺术之间,我们得到了共鸣,治愈了孤独。 就像片中女主角的绘本,代表着她野蛮旺盛的生命力,传递着她用独特方式感受世界的能量,也让她收获了爱情和应得的肯定。而我们也同样可以化孤独为创作的动力,将艺术这份魔法传承下去,不仅帮助自己度过困难和孤独的时期,也许,还会让世界某个角落的某个人,在看到你的作品时获得慰藉和灵感。 查茨沃斯庄园
这周重返英国看球,顺便游览下英国最受欢迎的庄园:查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
当年简·奥斯汀写《傲慢与偏见》的时候,主人公达西家的原型就是查茨沃斯庄园,2005年版的《傲慢与偏见》电影也将查茨沃斯庄园作为取景地,行走于此,仿佛下一秒就可以看到达西和伊丽莎白在朝阳下互表心意,空气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英国的田园风光无可比拟。 查茨沃斯庄园是德文郡公爵和公爵夫人宅邸,历经16代传承才有了现今的排场和收藏。园内共计100多个房间,但面向公众开放的只有30来个。园内收藏品琳琅满目,有康熙年间的花瓶摆件,澳洲先锋设计师的瓶瓶罐罐,还有古罗马众神雕像和以斐波那契数列为灵感的艺术作品。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庄园内的书房,上千本古籍善本整整齐齐的坐落在书架上,每一本都在呼吸吐纳着历史的气息,见证着古往今来德文郡公爵夫妇的故事。书房内有一架斯坦威钢琴供游客弹奏,我即兴发挥一首《欢乐颂》,还引来其他游客的掌声。想起当年游逛布伦海姆庄园时可以在大厅现场学习爵士舞,好喜欢这种沉浸互动式的游客体验。 最后再分享一下这两年的英国游记,最爱英国秋日的田园风光,在英国的小伙伴们趁着入冬前快快玩起来吧! - 我和英国的八件小事儿 - 轻轻的,我来了... 剑桥见闻录 - 牛津游记 - 走访梦中的《呼啸山庄》---约克郡人文之旅 - 我的心在苏格兰高地 | 爱丁堡和格拉斯哥游记 - 曼彻斯特足球周末--- 蓝月 vs.红魔 -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 游利物浦和斯托克 - 写给伦敦爱书人的一封情书 - 伦敦蓝色牌匾和诗人拜伦 《你们不知道的英国》一书集结了我在英国两年生活的随笔游记和所思所感,苹果书店独家发售! 一周杂思
1. 生活如此丰富,可以体验和记录的事情数不胜数。每天记录一点生活琐碎,或者情绪起伏,感觉这一天就没有白费,因为你用眼睛看到了,用心体验了,用脑子分析了... 经年累月,你对生活的洞察力将不断提高,他人也可以感受到你由内而发的生命力。
写作终究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剖析自己的内心给别人看,很多时候却得不到共鸣。正如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不强求他人的理解,只求可以更理解自己。欲变世界,先变其身,不如在无所事事时多写写东西吧,现在觉得不入流的文笔,日后也有可能变废为宝,记住复利的价值,收获个人的进化。 2. 以下是最近出现在日记本上的短句,感觉串联起来又可以写个故事了,坐等年底回国隔离,把最近积压的故事素材好好整理集结一下: - 他在本该被治愈的伤口上撒了盐。 - 她突然恢复了感觉,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也许在那一刻,除了L以外的任何人,都可以重新激起她的活力,让她有一种欣喜若狂突破束缚的快感。但是她很庆幸,在那一刻邂逅的不是别人,而是你。 - 嫉妒源于匮乏感和自我否定。 - 在本该沉浸此刻之时,她却选择了逃避。 事后再通过虚假的回忆,勾画当时的情境。 何时才能活在当下,用心感受一切? - 如果不做选择,那人生是否不再出现分叉,但不做选择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 希望适应环境但又不想被环境改变,这就是大自然对你这样的人的诅咒。 - 有没有一个词汇来形容突如其来想毁灭一切的欲望? - 他能感受到万物表象之下所潜伏着的疯狂的痛苦和腐朽,毕竟新事物一旦产生就不可避免地会滑向混乱,所有美好的事物终究逃不过走向死亡或衰败的结局。 - 人必须心怀混乱,才可在其中孕育出舞动之星。 3. 给想染粉色头发的人提个醒儿。我维持了半年的粉色头发,期间漂了一次,补色三次,做了两次可能是智商税的蛋白保养… 重新回归头发本来的颜色后,发质没什么变化,还是柔顺有光泽,但最大的变化就是脱发严重!我可是在英国生活两年都没怎么掉过头发的人,怎么现在开始… 所以,染毛需谨慎,我这两年是不准备再折腾头发了,真怕哪天秃成瓜迪奥拉!
最后附上上周重返曼彻斯特看球的视频!话说凡是主场督战,曼城都是大比分获胜,每次都给舟车劳顿的我来一针强心剂!本来打算聚焦火力只看新欢哈兰德,但阿坎吉的表现却最夺我眼球,听说小伙儿还是个心算天才,扒了扒他背景,妈妈网球队员,爸爸金融人才,脑子和身体素质都在线,搓搓小手期待他在曼城的后续表现!
------
If you love what you read, please consider collecting one of my articles @ HERE Your suppor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Comments are clo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