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对我而言是一个十分纠结的年份,很多未解的问题突然一起袭来(主要关于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一下子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好在作为行动派,有问题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找答案时读到了@俞立颖-学霸猫 的东西,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突然都有了答案,一直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当面谢谢猫猫老师,没想到就在那一年猫猫老师搬回了四川,而川航也开通了奥克兰直飞成都的航线,憧憬的面基答谢之旅就这样顺利成行了。 今年则一直受Derek Sivers的影响,把他网站的所有文章完整的阅读了一遍,感觉又解开了不少长久的困扰(主要关于方法论和生活方式),得知他从美国搬到了新西兰惠灵顿后,偶尔邮件交流一下,虽说一直想当面感谢他对于我人生带来的积极改变,但没来由的去打扰他也不礼貌。没想到前几天Derek突然给我写邮件说自己马上要搬家了,期待能在离开这个国家前见一面,于是赶紧订了机票,下周去和大神来场面谈。 这两件小事虽然也可以凭借主观意志然后大费周折来完成(转机,编理由会见等等),但是如果有水到渠成的方式可以实现目标,为什么还要大费周折呢?毕竟凭借主观意志去争取的方法实在是太内耗,长远来看对人生的发展也是百害无益,尤其是作为脑力劳动者,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靠良好习惯自然而为比起拼老命去强求要可持续发展的多。这就是我现在的一种状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凡事顺其道而行。 同时也让我想到《死侍2》里面有个角色,她的超能力是「幸运」,无论是遇到何种情况她总能毫不费力化险为夷。要解释一个人为什么「幸运」,是个玄学的问题,有时候就是不用花费什么功夫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般人问我一些复杂的事情如何办成时,我总喜欢用「幸运」来回答,毕竟幸存者偏差这种东西很容易对他人起到误导作用,自己总结的那一套行动和想法有可能根本就不是达成目标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不建议阅读成功学的书),不如就用「幸运」去概括。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随机性很强的地方(具体参见纳西姆·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书),保持幸运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虽然发生几率小,但一旦发生正面影响就很大的池子里,也就是一定要避免把自己置于那种出现几率小但只要发生就非常糟糕的情况里」(援引张潇雨老师)。 不受社会时钟限制的人生 上周为了纪念来新西兰八周年,又跑到南岛转了一圈,还额外培养了新爱好:滑雪。 之前一共上过三次雪山,第一次在初级平道和同样是滑雪小白的朋友们各种自拍和玩雪;第二次直接被一位滑雪高手朋友带到高级场的山上,美其名曰人在绝境之时求生本能会教给你怎么滑雪,结果恐惧和摔疼的身体让我直接对滑雪产生了抵触;第三次就是这次,找了一位私教学了一小时,立马黑转粉儿,高山之上Z字俯冲而下的感觉不要太美妙! 前半小时教练教了我基本动作,迅速掌握后就被问到敢不敢上高级场试试,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立马答应,上去后虽然有点小怕但还是硬着头皮上,教练说最满意的不是看到我滑得有多完美,而是犯错后能迅速调整姿态,因为滑雪是一项违背本能的运动,人在失速时总想向后仰去抵抗惯性和重力,这样才会摔倒,而我则能迅速调整身体位置用脑子战胜本能。 以前总认为什么东西都要趁早学,小孩子学习东西最快,长大了就会难上加难,也因为如此随便就说服自己放弃了很多本来能培养为爱好的东西。但最近几年却改变了这个想法,真的,什么时候都不晚,尤其是经历前期各种其他方面的学习后,再学新的东西就很容易融会贯通(查理芒格说过的lollapalooza effect),毕竟很多东西本身就是相通的,像是滑雪结合了物理学,还有和学开车骑摩托车一样,眼一定要向前看;后来学习摄影,也应用了以往绘画的透视和构图技能;学习吉他借助了以往电子琴和声乐的技能... 例子不胜枚举,想学什么就去吧,别让年龄成为阻碍。 ------
If you love what you read, please consider collecting one of my articles @ HERE Your suppor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Comments are clo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