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加入了美国知名投资人詹姆斯·奥肖内西(James O'Shaughnessy)的新公司OSV,负责数字媒体和内容营销。
之前在接受【九号酒馆】播客的采访中提到过,我从事过的所有工作和项目都不是主动投递CV得到的,而是依借互联网的力量,创造了个人品牌,从而迎来了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和新老板詹姆斯·奥肖内西的缘分便来自于推特上的互动,作为他播客【Infinite Loops】的忠实听众,经常会在他的相关推文下留下我收听后的所思所感,就这么一来二去,等他的新公司需要品牌内容相关的人才时,第一个就想到了我,连传统的面试都省略了。 提起奥肖内西家族,不仅新老板在投资领域叱咤风云,他的儿子Patrick也子承父业,不仅在投资圈混的风生水起,同时也打造了商业媒体帝国Colossus®,集合了诸多创投内容频道,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优质讯息。他的妻子和其他儿女也在艺术和娱乐领域有所造诣。 这让我不由想起佛罗伦萨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虽然詹姆斯·奥肖内西尚不能与之媲美,但他的新公司OSV即将于明年上线的奖学金和资助项目(Fellowship),便借鉴了美第奇家族资助艺术家的模式。当时美第奇家族成功孵化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忍者神龟(不是):达芬奇、拉斐尔、多纳泰罗和米开朗基罗。OSV的奖学金和资助项目也将聚焦创业者和创作者,为申请成功的候选人提供生活所需的费用,让他们可以专心聚焦搭建项目或者创作作品。 目前,美第奇家族开创的赞助制度最好的应用案例属于彼得·泰尔(Peter Thiel)。泰尔奖学金(The Thiel Fellowship)项目在十年内总共投资了约2000万美元,向有前途的年轻人支付10万美元,帮助他们从大学辍学从而专心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过去的受益人包括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Figma的创始人Dylan Field和Luminar的创始人Austin Russell。 随着创作者经济的发展,超级富豪们投资「个体」的行为将不再是罕见的特例。就在写这篇推送时,我得知我的写作导师David Perell也推出了他的写作奖学金计划Writer's Fellowship,为成功申请人提供5万美元并支付其6个月的生活费。当每个人可以不再为生存担忧,而可以将时间精力致力于创造自己感兴趣又对世界有意义的项目时,这场正和(非零和)游戏才是真正的生命游戏。 诗人拜伦
这周整理书架的时候,发现一本2015年在奥克兰淘到的拜伦诗集。
翻到折角的一页,是一首拜伦写给诗人查尔斯·丘吉尔的缅怀诗,记不得当时为什么要在这里折角,就在合上书的刹那,突然注意到左上角还有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在我33岁生日时》,巧了,让我在33岁末尾读到这首诗。 说到诗人乔治·拜伦,他在其叔祖父1798年去世后继承了拜伦勋爵的名号,还同时继承了位于苏格兰的一座破败的祖传庄园。拜伦才华横溢且性格多变,据传他在剑桥大学读书时还在房间里养了一头熊。在拜伦众多的绯闻女友中,卡罗林·兰姆女爵是最为出名的一位,她曾评价拜伦为「疯、坏、危险 mad, bad, and dangerous」。 随着《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出版,拜伦一跃成为文学界的明星,又凭借着狂野不羁的生活方式和好战好斗的性格顿时成为全英的焦点名人。没有哪个作家能像拜伦一样如此透彻地捕捉到浪漫主义时代的精神,当时启蒙运动席卷英国,理性主义热潮照耀着欧洲大地,但是拜伦和一批年轻的创作者却对此感到不满,觉得人类的精神文明被太多的理性思想所钝化,因此他联合约翰·济慈和珀西·雪莱在英国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运动作为回应。 无论是济慈对自然界不可知之美的描绘,还是雪莱对社会衰败的展望,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都在寻求重塑人类对于美和自然的理解。而拜伦则以惊人的能量和丰裕的情感诉斥着对所处时代的不满,读他的诗,可以感受到伟大的冒险主义精神以及浓重忧郁的宿命论。 拜伦创造的「拜伦式英雄」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指代的是主人公有严重的缺陷(比如拜伦自己就受困于跛足),经常游走于恶棍和英雄的边界,也许性情暴躁,也许愤世嫉俗,但同时才华横溢,满腔热血,与现世的一切权贵和不公作斗争,最后的结局多半自毁。后来很多的文学作品都受到拜伦式英雄形象的影响,比如《呼啸山庄》的希斯克利夫,《大卫‧科波菲尔》的詹姆斯‧斯蒂福,包括《歌剧魅影》中的男主角,《源泉》中的洛克等等,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见到诸如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拜伦式英雄人物的存在。 拜伦于19世纪20年代参与了推动希腊从奥斯曼帝国独立的活动,他利用自己的名气为希腊革命者筹集资金,甚至亲身投入到战斗当中。而拜伦的命运也和他的浪漫主义朋友济慈和雪莱一样,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他们反抗的世界。对于这些一言一行都致力于浪漫主义理想的人们来说,也许,这样的结局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一周杂思
1. 我的网友Chance(也是Chiwi Journal英文播客的首位嘉宾)最近加入了致力于打造数字游民护照,建立互联网国家的Plumia。
他的第一个项目便是打造为期六周的线上课程,主要聚焦: - 探讨知名创投人Balaji Srinivasan的著作《网络国家》 - 与来自世界各地对互联网国家感兴趣的人建立联系 - 加入现有互联网国家项目或集思广益合作创办新的项目 - 聆听互联网国家项目创始人的演讲 该课程旨在加速全球流动性,打造数字游民护照,聚集志同道合的才俊共同学习,加深合作。 如果你对互联网国家/网络国家、数字游民生活、创业城市和web3 / DAO话题感兴趣的话,不要错过这次为将于明年一月正式启动的为期六周的课程! 名额限制为100人,课程完全免费,只要保证每周拿出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即可。申请地址: https://plumia.org/internet-country-cohort/ 2.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瑞克和莫蒂》第六季第七集可谓封神!不仅打破第四堵墙,把故事创作的套路和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展示的一览无余,全程还充斥着创作领域的黑梗,让人笑得合不拢嘴!期间还自黑了故事大王那一集里小火车的购买链接是假的,然后给影迷一个能「买」周边的链接:https://rick-plush.biz/ 莫蒂借助坎贝尔之口说出了创作者的诅咒:天才创作者非死即疯,因为发挥创意也是一种精神疾病,是有才华的创作者们不得不牺牲所谓的健康换取的产物,只有那些平庸的创作者才可以苟活。创作本应是自然而然成型的产物,而不需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这里又有了宿命论的意味。 3. 你觉得我被西方洗脑,我觉得你被圈养失智,最后各自开心就好。 4. 你得出的结论越多,能体验到的就越少。 5. 世界杯期间的日常:晚上六点以前工作睡觉;晚上六点以后足球时间,中场休息跑社区做个核酸,比赛间隙和美英同事们开会约聊。 自2019年开始数字游民➕远程办公以后,我彻底告别了朝九晚五,迎来异步工作模式,不仅自由自在,而且多产高效。提前预告一下,下周三要和我的一位老乡在知乎做一场关于「未来」的直播,展开聊聊未来生活和工作方式,你们猜他是谁? 6. 大多数人宁愿选择确定的不幸,也不愿意去面对不确定性。 7. 以往推崇的10000小时定律已经过时,一生只埋头苦干一件事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人们应该拥抱10000种实验定律,那就是多在生活中进行那些低风险高回报的实验,不断试错,总结经验,并在反思中前行。 ------
If you love what you read, please consider collecting one of my articles @ HERE Your suppor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Comments are clo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