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Morgan Housel的东西。他是风投公司Collaborative Fund的合伙人,也是前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和《The Psychology of Money》一书的作者。总结下他博客上比较有意思的内容: - 纵观人类历史,已死人类与现存人类的比例是14:1,总结1000亿前人的经验来看,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历史虽然并不是全然重复,但也符合韵律,读史使人明智。 - 跨学科找到解决措施。很多资深的医生因为并不懂得如何与病人交流,尽管在自己领域取得大量科研成果,但实际医治病人却事不遂心。了解沟通和谈判技巧,或是人类心理,应该成为科研从业者的必修课。 - 你的个人经历也许只占世事的0.00000001% ,但是却构成了你80%的世界观。除了个人一手经验以外,你需要多去阅读并尽可能地不带偏见去理解他人和这个世界。 - 能用精炼语言表达复杂概念的人在互联网世界很吃香。 - 没人想听说教,但每个人都喜欢故事。把你的观点和意见编织成一个故事。 - 有人和你的想法一模一样很正常,有人和你的想法迥然不同也很正常。世界这么大,概率来看一切皆有可能。 - 危机总是存在于你看不到的地方,越是预防的东西越有可能突然杀得你措手不及。 - 很多事情在发生时人们并不在意,但是事后却发现自己人生已被改写。1930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的两个月,人们在接受调查问卷时被问及美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采访结果:1. 社会公正问题;2. 宵禁;3. 无视法律... 经济问题排到了第7位。 - Covid-19是社交媒体元年以来的第一次世界危机。特点是信息传播速率快、假新闻遍地、以及人们迅速形成不同的帮派(如疫苗派 vs 反疫苗派)。 - 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无法单独归因,你在历史课本中学到的因果可能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 逻辑是人类的发明,大自然不会理会人为认知的东西。 - 好奇心是人类行为模式中被低估的驱动力。 - 比起准确性,人们更愿意相信确定性。 Morgan Housel同时建议投资人经常问自己如下问题: 1. 哪些是看上去简单但是真正上手做的时候却很难的事情? 2. 我的哪些观点会因为我出生在不同国家和时代而有所不同? 3. 哪些是我觉得只会发生在其他领域或者国家的问题? 4. 我的哪些观点和看法是受市场营销的洗脑? 5. 哪些当时看上去只是昙花一现的想法实际却引领未来走势? 6. 哪些是我不愿意接受或者无法面对的事实? 7. 如果激励机制改变,我现有的哪些想法和观点会因此改变? 8. 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哪些事件的发生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格局? 9. 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外因发挥的影响有多大? 10. 哪些事实是因为他人的表述不清而被我忽视? 小时候是妈妈给我记日记,长大会写字以后自己也写满了20多本日记本。最近读到Brainpicking博客总结的作家记日记的博文,深有共鸣。写日记是一个克服懒散,诚实面对自己的过程,偶尔翻看过去的碎碎念,也加强了对于自我想法和行为模式的认知。总结下这些名作家的写日记故事:
- 世界著名的日记小说家阿娜伊斯·宁(Anaïs Nin) 从11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74岁。她的日记主题繁杂,汇集爱情、自然、政治、哲学和大量的自我情感剖析。阿娜伊斯表示写日记教会她记录当下的美好瞬间,她只会记录在这一时刻让她感动的事物和情感,而这些主观的描写也是形成我们客观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认为写日记赋予她与过去的自己通话的权利。写日记这种不正式的写作手法,反而粗中有细,能见识到自己毫无保留的纯粹一面。 -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把记日记看作一种灵魂上的探索。通过有意识的将脑海中的想法和感受倾盘托出,让深埋在心底的东西重见光明。 - 美国作家亨利·梭罗(Henry Thoreau)认为日记不是写给自己的,而是写给读者的。读者虽然喜欢自己的作品,但也许对于作家真实的个体更感兴趣,而记日记就是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 - 美国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作家虽然在写自己,但实际上却担任着宇宙眼睛的角色,通过自己,展现世间万物。 - 爱尔兰作家奧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表示自己在旅行时永远要带着日记本,他搭乘火车时打发时间的利器就是阅读自己的日记。 - 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介绍写日记的习惯让自己变得更加自律,而写日记也让自己活了两次,过去被记录,未来也将被谱写。 日记是时间凝固的文字形式,这一刻写下的想法也许下一刻已被改变,重要的不是单个的刹那,而是一串串连续的瞬间,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线内发现和总结自己,这就是我对于坚持记日记的理解了。 最后附上这周受「思想实验」启发写的诗。 我搭乘着忒休斯之船, 阅尽千帆,思绪云骞。 寻找一个并不存在的答案。 薛定谔的猫与我为伴, 同住在船上的中文房间。 起早挂晚,年复一年。 莎士比亚的猴子在隔壁敲打键盘, 撰写沼泽人的似水流年; 五位闲散的哲学家在旁边就餐, 争论卡涅阿德斯的船板; 我翻开泛黄的报刊, 阅读昔日的街头巷言。 濒死的小提琴手能否撑到迟暮之年? 空地上的奶牛是否依然昙花一现? 是谁,破解了炸弹知情者的谎言? 又是谁,在开凿柏拉图的洞穴? 只是,这一切,都与我无关。 爱因斯坦的光线划过窗前, 我望着彩虹出现在天边。 笼罩在远方孤岛的拉普拉斯之妖已化为乌烟, 我突然分不清现实与梦魇。 维特根斯坦的甲虫在镜中显现, 庄周的蝴蝶应验了关于我的寓言。 一切的一切, 都将云消雾散。 ------
If you love what you read, please consider collecting one of my articles @ HERE Your suppor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Comments are clo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