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通过对1100多名受访者进行调研后发现,人们在以下三个地方最容易发生顿悟:淋浴时(30%)、通勤时(13%)或者运动时(11%)。另一项通过采访记录98名专业作家和87名物理学家每天何时何地最容易诞生有创意的想法的报告显示,他们产生重大思维突破的时候往往在做其他事情,比如洗碗或沐浴。
知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将此现象称为大脑在「上夜班」,即我们的潜意识在暗地里做着工作。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曾经卡在一个数学难解上,于是他和朋友一起外出度假散心,正当他在陌生城市搭电车时,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方程式解法突然出现在售票员头顶上空。匈牙利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在等红绿灯时出现了核链反应的想法,德国有机化学家奥古斯特·凯库勒在梦中领悟到苯环理论。知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提到电影《终结者》的创意是在梦中诞生的。 我们如何才能利用潜意识为我们解决难题呢? 1. 首先要明确你想解决的重要问题,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想要追求的答案是什么? 2. 收集与你的问题相关的所有信息。 3. 远离问题,让潜意识在幕后工作。 4. 利用获得的新认知来完善或迭代你的问题集合。 就像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过的那样,你必须时刻牢记十几个你最感兴趣且喜欢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休眠状态。但当你听到或读到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东西时,你需要把这些知识融入到问题合集中,并预留出充足的「非工作」时间,让这些问题在大脑中孵化。 保罗·格雷厄姆在他最近的一篇长博文《如何做出伟大的工作》对这个过程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通过稍稍地让思绪漫游,你常常能解决通过正面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了,他也承认这个过程仍然需要付出努力,你不能只是漫无目的地让大脑游荡,漫游的过程必须与有目的的工作交替进行,从而给予大脑思考的方向。你有意识地向心灵提出一个问题,并允许你的潜意识对此思考发酵。 美国学习专家、《普林斯顿评论》创始人亚当·罗宾逊提出了「3B原则」,即床(bed)、公车(bus)和浴室(bath),人们通过睡眠、旅行和放松便能让潜意识更好的运作。当然,通过运动和冥想也能实现很好的效果。 美国国际象棋大师乔希· 维茨金有一套发现对自己最重要问题的方法(MIQ,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他提到,「我一生中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一天结束时思考我所从事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然后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头脑风暴。」 MIQ的过程便是在晚上睡觉前写下所有让你感觉十分重要、有趣、或者焦虑的问题?然后不去管他们,直接入睡。早上醒来后,第一件事不是看手机或者新闻报纸,而是自由书写你脑海中的所有想法,在没有输入的情况下进行头脑风暴。过上一两天,你就会发现很多与问题相关的想法和答案便会冒出来。 没有必要在一开始就着手于处理人生意义或者人生里程碑式的重大问题,可以从对一个人的感受或者对一件事的看法着手练习,让潜意识慢慢适应这种思考方式。当你在某个问题上陷入困境时,不用太过纠结,或者像爱因斯坦那样拿出他的小提琴,用音乐替换现有的工作,或者像我一样出去走走或者撸铁跳舞。知名金融网络作家摩根·豪塞尔也提到了,90%的「写作」都发生在散步之时,当他坐在电脑前时,想得不是那么清楚。但当他起身活动时,就会想到适宜的内容和措辞。 这听起来可能违反直觉,但当焦虑的大脑告诉你应该更努力地工作时,也许是时候站起来,伸个懒腰,去散步一下了。 p.s. 八月份准备开通小报童啦!之前带着大家一起玩的「21天发现真我写作活动」受到了不少好评,到时候也会在小报童的订阅用户中再次组织举办!公众号就暂停更新啦,我们小报童见(CY Circle用户获得免费权限)!xiaobot.net/p/camellia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