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lia Yang
  • Start Here
  • NOW
  • PROFILE
  • BOOK/PODCAST
  • BLOG
  • ABOUT

22/4/2023

浅谈OpenAI CEO Sam Altman、书籍推荐和荷兰游记

Read Now
 
Picture
Sam Altman是今年最备受瞩目的人物之一了,他曾担任创业孵化器公司Y Combinator和社交新闻网站Reddit的CEO,现在则是社交网络和位置服务公司Loopt和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的CEO。OpenAI旗下的产品ChatGPT在发布两个月后便一跃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之一,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亿人次。相比之下,TikTok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才达到这个水平,而Instagram则用了两年。

通过他个人的经历以及与数千位创始人的交流和观察,Sam Altman总结出了如何取得成功的13个想法。简单概括一下:

1. Sam Altman认为,大多数职业的发展是呈现线性的,大多数人会「被线性机会所困扰」,但你应该「努力让生活呈现蓬勃向上发展的轨迹,并不断地让自己成长」。具体来说,这意味着「随着职业的发展,你每做一单位的工作就应该产生更多的成果」,可以通过雇佣和外包来提高你的产出。

你不需要匆忙地开始一个项目,最好花时间找到那个「如果成功,将使我整个职业生涯其他工作都变得微不足道」的项目。那么要如何实现呢?Altman建议人们应该「愿意放弃小机会,从而专注于潜在的重大转变」。

2. Sam Altman认为,如果你相信自己不行,那么你就会把无能变成现实;反之,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你就会变得无往不胜。他说,他所认识的最成功的人「几乎都会自我催眠一般地相信自己」,因为他们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能够做成某件事情。

但这并不仅仅是拥有积极态度就可以大获成功的问题。Sam Altman说,「你越有野心,世界就越会试图打压你」。你将面对否定者和悲观主义者,并不断听到反对的声音。你需要区分自我信念(你所需要的)和自我欺骗(你不需要的),「探寻真相往往是困难且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

3. 如果你和所有普通人做的事情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与他们毫无差别。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将一切简化到人们需求的核心点,并思考如何做最小的功来实现它们。就像埃隆·马斯克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样,提出疯狂想法,和愿意与你同行的人一起交流,不断探索直到发明创造出下一个人们迫不及待想要使用的工具。Altman认为,「从第一原则出发思考,尝试生成新想法,与人交流是提高能力的好方法,下一步是寻找在现实世界中测试这些想法的简单快速方法」。

4. 你不能只是想出点子然后希望它们会火起来。Altman说,你「必须要有说服其他人相信你的想法的能力」。史蒂夫·乔布斯擅长在台上传达他的愿景,并拥有大批的粉丝。沃伦·巴菲特和杰夫·贝佐斯写给股东的信函被大众广泛阅读。如果你认为销售和沟通的任务应该交给他人,那么请再想想。

「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员的最好方法就是真正相信你所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创造一种你感到非常自豪的服务或产品,并亲自将它们推销出去」。

5. Altman建议,首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然后让冒险变得容易」。你需要计算自己所需的生活费用,然后用余下的资金进行大胆的投资。「大多数人高估风险,低估回报。但是,硕大的回报往往属于那些敢于大胆投注的人」。

不要让提高生活方式成为阻碍你成功的路障,Altman说,「尽可能保持简单且灵活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实现你的大胆想法铺路」,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

6. Altman认为,所谓的专注不仅仅是排除杂念一心一意地工作,而是在做事之前就要集中精力,想想自己将专注于什么。他说,「三思而后行。要有一个十分漫长的思考时间。把时间花在做正确的事情上比花很多时间做事更重要,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7. Sam Altman表示,「极端的人会得到极端的结果,所以在工作中要保持极端」。他认为工作耐力是促使长期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社会应该赞扬那些努力加班工作的人。他说,「辛勤工作就像利息一样复利增长,你越早开始,就有越多时间享受收益」。因此,不要在你二十多岁时浪费时间去旅行或者聚会,而是努力打磨你的技艺并推进你想实现的目标。

8. Altman认为,如果你在解决一个重要问题上取得进展,就会有大批人来追随和支持你。他的建议是,「跟随你的好奇心,因为对你来说令人兴奋的事情,通常也会让其他人感到兴奋」。当你听到一个人兴致勃勃地分享他们的发明创造或者思想观点时,他们的热情会激励你参与其中,并帮助他们。

9. Altman相信,「人们有巨大的能力使事情发生。自我怀疑、过早放弃和不够努力阻止了大多数人实现他们的潜力」。Altman建议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景,不要祈祷别人会主动帮助你,而是发动主观能动性推动事情的发展。Altman认为乐观主义是成功的关键,他补充说,「我从未见过一个非常成功的悲观主义者」。

10. 过多的竞争会导致失败。Altman认为,「获得优势的最好方法是建立杠杆,无论是搭建人际网络、建立强大的个人品牌,或在多个不同领域的交叉点上表现出色」。

你有什么能让自己脱颖而出的优势?你花了多年时间积累了什么独特技能?不要陷入模仿他人的误区当中,「如果你和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你已经陷入了竞争局面」,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认真思考你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11. 建立人际关系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地帮助他人」。Altman 表示,长期以来这样做使得他得到了「最好的就业和投资机会」。他说,你认识真正有才华的人的数量往往会成为你通往成功路上的决定性因素。

12. 「几乎没有一个上榜福布斯富豪榜的人是凭借工资获得财富的。人们因为拥有那些快速升值的资产而变得真正富」。所以忘掉每月的薪水和佣金奖金吧,多多关注股票和期权,建立资产,积累财富。

Altman建议人们可以通过购买或者开发「企业股票、房地产、自然资源、知识产权或其他类似的东西,获得某种拥有权,而不仅仅是出售你的时间」。

13. Altman的最后一课是区分内驱动和外驱动的人,他的拥有内驱动力的朋友们「为了取悦自己而做事,做那些自己认为重要,并且能为世界带来好处的事情」。

你是为了获得谁的认可在奋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你很难在你不感兴趣的事情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要充满热情,要做到极致,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表现出色,成功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书籍推荐

上期介绍了我目前就职的美国投资公司OSV旗下的Infinite Loops播客和邮件订阅,文中总结了我的老板吉姆·奥萧纳西(Jim O’Shaughnessy)推荐的10本书,现在再来补充下剩余的书籍推荐。

11.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by Charles Mackay
Mackay在这本184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中认为,人类经常会陷入由贪婪、恐惧、兴奋和模仿驱动的大规模群体狂热中。书中写道:「人们往往受限于群体思维,他们会疯狂地跟风,只有缓慢地、一个接一个地才会恢复理智」。看看我们当下的新闻和互联网热搜吧,乌合之众的说法不无道理。

12. The Lessons of History by Will and Ariel Durant
历史首要的作用是记录和创造遗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准便在于不断增加其丰富性、保存性、传承性和利用性。对于那些研究历史的人来说,历史不仅是人类愚蠢和罪恶的警示,也对人类的灵魂产生鼓舞,让千千万万的圣人、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和哲学家在其中留下印记。历史学家并不会悲哀地认为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我们可以为生命赋予意义,并带来超越死亡的重要性。历史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刻便是纵使时空可能会发生改变,但人类的本性不会改变。

13. AI 2041: Ten Visions for Our Future by Kai-Fu Lee and Chen Qiufan
作家陈楸帆和计算机科学家(前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合力撰写的一本书,既是科幻小说,又是科技预测。中心论点是:AI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仍然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顺便分享下我采访陈楸帆老师的播客: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4YbDzAr3AoJ6XbIUbl5HH9?si=N5ckC7aUR6G6rzP3uMkRUg

14.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Adventures of a Curious Character) by Richard Feynman
这是一本自传式的赞歌,来自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理查德·费曼,展现了费曼对好奇心、独立性、解决问题、乐趣和真诚的赞美。

15. The Lathe of Heaven by Ursula K Le Guin
说实话,Ursula Le Guin写的任何一本书都可以放在这里。如果你的梦想有能力重塑现实,你会怎么做?

16. Cloud Atlas by David Mitchell
21世纪最值得推荐的书籍之一。「我们的生命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一个罪恶和每一次善意都在孕育着我们的未来」。

17. Dune by Frank Herbert
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科幻系列小说之一。「我绝不能恐惧。恐惧是思维杀手。恐惧是带来彻底毁灭的小小死神。我将正视恐惧,任它通过我的躯体。当恐惧逝去,我会打开心眼,看清它的轨迹。恐惧所过之处,不留一物,唯我独存」。

18. To Kill a Mockingbird by Harper Lee
海内外必读读物。「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

19. Zorba the Greek by Nikos Kazantzakis
这本小说探索了存在主义、虚无主义、现代性和道。「真正的幸福是没有野心,但却像有野心一样拼命工作。远离人群,不需要他们却仍然爱他们。左边是大地,右边是大海,头顶是繁星,在内心深处,突然感到人生已经完成最后的奇迹,变成了一个童话故事」。

20. Siddharta by Hermann Hesse
你可以从佛陀那里获得人生经验,但这并不会让你成为佛陀。单凭书本知识远远不足以取代现实世界的经历。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说:「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却不能。智慧可以被发现,可以创造奇迹,但它无法用言语表达和教授」。

更多年度书单推荐请参见这里。


​荷兰游记

支持荷兰足球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来到橙色国度一睹究竟了!

锁在运河桥上的自行车,实乃阿姆斯特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沿河漫步,每天两万多步都不觉得疲累。这次最大的遗憾是没抢到梵高博物馆的票(提前两周预定都sold out,万能的淘宝也百搭),想想里斯本海滩三月就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房价也翻了两三倍,预计今年夏天的欧洲旅游肯定要井喷了,来欧洲旅游的朋友们一定要提前规划好吧!虽然没去成想参观的博物馆和球场,我也没有急躁,索性臣服于宇宙的安排,没想到在漫无目的逛街时偶遇克鲁伊夫专卖店,和店员聊起克圣的自传《我的转身》,以及荷兰三棍客年代,顺便收了不少周边。

感谢好姐妹Janet小茜搭线,介绍我认识了在阿姆斯特丹开奶茶店的黄姐姐,姐姐的经历丰富多彩,有很多有趣的海外留学和工作故事,也有让我震撼不已的开店和感情磨难,把她经历的事情随便一件放我身上感觉自己都要崩溃,必须要约一期播客好好和大家分享一下了!顺便推荐来阿姆斯特丹旅游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姐姐的店Biu!Tea(梵高博物馆附近),尤其是店内的梵高特饮和抹茶蛋糕,用料考究创意拉满,店内还有在学中文的荷兰小哥店员,可以考考他的中文水平哈哈!

这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巧赶上420,进了几家coffee shop,又有了不少新体验。我有随身携带纸笔,并且随时写写画画的习惯,因此还在吃space cake的时候被旁边一位街头涂鸦艺术家搭讪,让我用汉字帮他写「危险」,过一阵如果你在阿姆看到这两个字的涂鸦,其中还有我的贡献喔!

一周杂思

1. 最近密集旅行的途中遇到不少新朋友,也和老朋友重聚谈心,得到的相同反馈便是「和你交谈太舒服了,我干嘛还要付千百块钱去找心理医生」。看来研究生学的communications还是有点用途的。以及,我真的是太愿意听故事了,在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好像都有精彩纷呈且不为人称道的故事。我觉得我没有选择成为作家,而是这些故事选择了喜欢天南海北折腾的我,如果我听到这些故事而没有把它们分享出去,好像愧对了我的人生,此时此刻,使命感爆棚

2. 朋友之间最浪漫的事便是把家里钥匙交给对方,并告诉对方,什么时候都欢迎你来,把这里当成自己家。

3. 历史学家John Meecham写道,当我们谴责过去的奴隶制度,批判驱逐美洲原住民和剥夺妇女权利的前人时,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当代社会存在着哪些问题,会让我们受到后人的严厉指责呢?仅仅在几代人之前,医生还在向大众推荐抽烟的好处;200年前,人类甚至不知道恐龙的存在... 这种种的无知都让人们不禁扪心自问: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们今天未知且认为是正确的,但在不久的将来都将被一一揭晓,甚至被证伪?

历史总在凝视着人类的无知,我们的错误是多么的荒谬和可笑。成百上千万人共同相信的东西和概念,也许有一天都会哗然倒地。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觉得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多么的渺小,经历的痛苦和欢乐也不值得一提,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后代历史中的一句话。

这一点让人无奈,但也引人深思。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我们只有当下的彼此相伴,除了散播爱,接受爱,其余的彷佛都毫无意义。

4. 学习新东西的30-30法则:连续30天,每天做30分钟你想开启的新习惯或者新爱好。900分钟的累积努力产生的效果将令你惊讶。无论是学习新的语言,还是养成写作或者健身的习惯,积跬步可以至千里(我终于开始学葡萄牙语了。。。和小罗交流指日可待哈哈)。

5. 最后谢谢孟岩的赠书,妈妈在国内替我收货后,还加了应景的道具拍给我看哈哈!下次回国好好读起来!最后的最后,附上这次回曼彻斯特看球的视频集锦。

Share

------

If you love what you read, please consider collecting one of my articles @ HERE

Your suppor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中文社群现已开通,欢迎加入,和我一起学习成长!


Comments are closed.

KIA ORA! welcome to the chiwi journal newsletter

Join my monthly newsletter with 1,400+ lifelong learners to expand your cross-cultural knowledge.
© 2022. Y MEDIA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Start Here
  • NOW
  • PROFILE
  • BOOK/PODCAST
  • BLOG
  •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