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llia Yang
  • HOME
  • NOW
  • PROFILE
  • READING
  • ABOUT
  • BLOG

24/9/2020

浅谈激情、济慈、人与自然和Maria Popova

0 Comments

Read Now
 
Picture


哲学思考
​

​我们这一代人听到次数最多的励志短语就是找到/追寻你的激情所在(Find/follow your passion),但激情(Passion)究竟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想过呢?


英文单词Passion起源于拉丁文Passio,表示苦难(Suffering),而它的词根Pati意味着去承担、去体验、去经受(to endure, undergo, experience)。这周和小伙伴吃饭时聊到了「人生意义」的话题,人生之于我就是一场孤独的苦旅,而我赋予人生的意义就是不逃脱这份苦难,而是经受苦难,向死而生。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著作《内在的重生》中提到,当你沉浸于人生这场苦旅之时,从那种苦难中就会产生出巨大的能量,我们可以称之为激情,激情就是对自己的慈悲。


越早意识到生活的苦难是不可避免的,越早可以将自己放到一个主动的地位,去选择如何面对这份苦难。「追寻激情」实际上就是找到或者发现一个你可以享受的苦难。也许你会问,受苦怎么还可以用享受来形容?如果你真正想得到一件东西或是实现一个目标,是不是会付诸一切去争取呢?这个过程必定充满了困难和问题,但是在你最终实现或者得到的那一刻,是不是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呢?这就是一个享受痛苦的过程。


古希腊人并不相信活着就是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他们崇尚的人生状态是实现「满足感Eudaimonia」。许多事情虽然当下使人痛苦不堪,却仍然值得追求和挑战,而这些事的共同点在于,绝不可能刚开始就令你乐在其中,相反你会因为种种难题而感到筋疲力竭,甚至伤痕累累,整个积累和等待的过程会很难熬,但如果这就是你给生命的定义,是你选择的苦难,那你会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很值得。因为借由生命中的试炼,让你达成了比享乐还要更远大、更有趣的目标,也就是拥有了一段独一无二的人生。


耐心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下,太多人想走捷径,却不知生命中的一切事物早已标好价码,短视地选择暂时轻松的解决方法,往往意味着长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还账。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苦难之路,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像罗曼·罗兰所述的那样,「真正的英雄是明白世界的残酷,也遭受了社会带给他的苦难,他依然能用心的说我热爱这个世界,我愿竭尽所能去为我的世界而好好战斗」。


人类之所以没有实现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潜力,其实是因为一直在追逐错误的东西,而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和审视自我。「真相」不是靠发现和追逐得到的,而是靠回归自我的本质,与其去遵循「如何...」这样的方法论,不如问问自己「为什么没能...」,换一个角度思考,移去阻挡你实现自我的屏障,而不是一味地无方向的追逐。愿每个人都能停下来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究竟是谁,不把「自己」与外界赋予你的信息和身份划等号,去塑造一个所谓的「成功者的画像」。

济慈故居
​

伦敦正式入秋了,疫情也有了卷土重来的趋势,新的防疫政策对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只不过彻底断了今年重返球场看球的念想。继续在家办公、出门吃饭会友、去健身房和图书馆,然后探索英国。


来英国以后有两项打卡条目:第一是参观英超球队的球场,第二就是拜访作家的故居。隔离前有幸膜拜了莎士比亚、勃朗特姐妹、查尔斯·狄更斯以及诸多英伦诗人的故乡,今天就来到了伦敦北部的Hampstead,探索约翰·济慈曾经生活过的区域。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这里的浪漫主义不单单指爱情,而是作品着重强调情感、自然和超越普通生活的描写。之前看过本·威士肖演绎的济慈传记电影《明亮的星》,此次拜访济慈故居,更能将自己置身于诗人当初所处的环境中,感受他那短暂悲惨但又激情燃烧的生命。


济慈认为诗人的责任就是把自己当成一切事物和景物的传话器,通过将自己「化身」为描写的东西,实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状态。他的诗歌不仅在美学角度上浪漫清丽,在哲学角度上也展示了他「忘我」甚至「无我」的境界。真正的诗应该从内心深处有感而发,而不是作为人类思维的产物。诗人无需为读者提供答案,只需通过作品还原世界的真实状态,其他的都交给读者去品味和解读。


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
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
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
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 ?? ?????, ????? ??????,--???? ?? ??? ?? ???? ?? ?????, ??? ??? ?? ???? ?? ????


逛完济慈故居,又走到附近Hampstead Heath山头,参观一幢17世纪的建筑Kenwood House。这里最早是大法官Lord Mansfield的官邸,后来转手至吉尼斯黑啤家族的Edward Guinness,后者无私地把这座豪宅以及大片的土地花园捐给国家,供公众免费参观。官邸中的家庭图书馆无论是在书籍收藏还是装潢设计上面均夺目迷人,我还和同行的小伙伴打趣道,参观了这间书房顿时有了努力的动力,身边被古籍包围,眼前就是开阔的湖光山色,谁不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看书呢?


影片推荐

Netflix最近上线了一部关于章鱼的纪录片---《我的章鱼老师 My Octopus Teacher》。这部影片拍摄于南非开普敦的福尔斯湾,讲述了主人公兼电影制片人Craig Foster和一只野生章鱼从相识、相处到分离的故事。影片情节虽然简单,但全程靠着海底景致和主人公与章鱼的情感纽带吸引着观众的眼球,看完也是泪水涟涟,感动不已。

每当人和自然亲密连结的时候,总会碰撞出巨大的能量让你释怀生活中的一切。人是多么的渺小,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如果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和同物种或者跨物种之间建立有信任感的情感关系,这股力量真的可以支撑着你走完生命这趟旅途。

章鱼教会了Craig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拥有者也不是造访者,而是共生的。如果把我们的自然比作是海洋,人类对于她的了解只不过是一滴水的大小。大自然中有太多未知的生物和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而首先要做的就是与之和谐共处。

想起我之前学习潜水的时候,在海底发现了那么多新奇异域的动植物,自己在水下充满好奇地探索之时,那种宁静和安逸的感觉是在陆地冥想和静修都达不到的状态。如果你有机会去南非的开普敦潜水,没准能碰到片中章鱼的后代,记着say hi! 

播客推荐
​

Tim Ferriss最近重新发布了他采访Maria Popova的播客。Maria是Tim最喜欢的博主之一,她自2006年开始写博客,刚开始只是总结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然后发给她的七位朋友阅读,后来慢慢地发展成为现在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存档的网站:Brain Pickings https://www.brainpickings.org/


Maria的博文聚焦思想、创意、灵性和诗性的探索,在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科学实验和哲学理论中总结提炼出她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在她博客成立十三年之际,Maria总结了她学习到的十三条生活哲理,概译一下:

1. 培养「客体感受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我们的观点受限于社会环境和周遭人士的影响,由此得到的现实也基于如此。人类很少承认自己的无知,总觉得自己有能力知晓自然中的一切,总想快速地得到答案。但是理解现实比获得解答更重要,培养自己经得起不安、迷惘和怀疑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烦躁地去弄清事实,得到解答。

2. 不为金钱、权力和名望效劳。这三点可以为你带来表面上的快乐,但却让你远离内心深处的信仰,追逐名利的最终结果是空虚而不会达到底层的满足感。

3. 慷慨大方。批评总是比表扬更容易,但你不知道你批评的一方此时正在经历着什么,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每一次的人与人交际中奉献自己的资源和时间,不吝赐自己的赞扬之词。

4.建立平静的生活。冥想、散步、漫无目的地骑行、做白日梦、给自己感受无聊的机会... 我们的大脑需要无所事事的时刻来放松并重组信息,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睡眠。

5. 当人们告诉你他们是谁的时候,相信他们;当人们告诉你你是谁的时候,别相信他们。你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他人在评价你时总会不自觉地带上属于他们自己的偏见,不要受其影响。

6. 活在当下。当今社会强调多劳高产,从而导致我们没有时间去享受当下,Annie Dillard说过,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反映着我们如何度过一生,停下来,感受当下。

7. 任何好事都需要历经时间的打磨。不存在一夜爆红,记住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正美好的事物需要时间的洗礼才会倍现珍贵。

8. 找到你的精神食粮。想想什么样的人、观点、书籍让你欣喜若狂并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力量?多靠近和研读他们。

9. 别怕成为理想主义者。消费主义社会让我们聚焦于人们想要的东西上面,但是很多时候群众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要的东西本身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作为有责任的创造者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出真善美的作品,怀抱一颗理想的心去改造我们的文化。

10. 反抗犬儒主义。玩世不恭和愤世嫉俗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它本质上是对生活的缴枪投降,毫无建设性也无创造力,并且在精神上有腐蚀性。人类理应怀抱理性信念并愿意为我们的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奋斗。

11. 时常重温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信仰。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对现实的解读时刻都在改变,随之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有所改变,不断地去完善它们。

12. 世界上有无限种美丽的生活。去感受,去观察,发现世界万物的美丽。

13. 学会原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一定亲密程度时,双方会暴露自己黑暗又脆弱的一面,此时也更有机会彼此伤害。原谅的力量就是我们用共情力和同理心接受自己和对方心底深层次的那一面,用爱治愈和解救彼此。

Share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Details

    Join the newsletter

    Subscribe to get my latest content and announcement by email.

      We won't send you spam.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Powered By ConvertKit

      RSS Feed

      Categories

      All
      Dear X
      New Zealand
      Podcast
      Poems
      Reviews
      Stories
      Thoughts
      Translation
      UK
      Worldwide

    Get in touch!

    Join me together to explore the journey within.

    Thank you!

    You have successfully joined our subscriber list.

    .
    • HOME
    • NOW
    • PROFILE
    • READING
    • ABOUT
    •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