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拿没时间读书当借口,但是你忙,忙得过Bill Gates,Elon Musk,Peter Thiel这些人吗?看看比尔盖茨的个人博客(https://www.gatesnotes.com/Books )他每年的阅读量惊人,而且有输入就有输出,他还会点评推荐的书目,让读者有的放矢的进行选择。 统计显示,硅谷CEO们每月的平均阅读量是4-5本书,也就是一年平均可以读60本书。可想而知,日积月累,优秀的人已经将普通人甩了好几条街,网络上最有名的一句话不就是,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这是个看脸的世界,既然没有网红脸,不如就多读书,读好书。虽然读书多不能保证你取得像大咖一样的成就,但阅读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思考者,拥有更深层的的认知能力和更广阔的看问题视角,阅读也确实可以减轻抑郁,最重要的是,帮你在生活和事业上做出更好的决定。 关于书的记忆,最早可以追溯到刚开始记事时。印象中有天晚上妈妈弄坏了我最喜欢的大气球(千禧一代应该有印象外面卖的那种红色巨大号的气球),哭着闹着要妈妈给我赔偿,结果妈妈跑遍附近的小店也没有找到类似的气球,最后给我买了一套包装精美的小人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书本成了我最好的玩具。以至于后来爸妈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时,“书”就成了我的固定答案。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对面就是图书馆,小小年纪就有了自己的借书卡,很是兴奋。每天放学和小伙伴们相约去图书馆,读世界/中国经典名著,读郑渊洁读刘墉,那时候也是第一次接触外文图书的中文版,《哈利波特》系列成了当时的最爱...在书海里遨游,永远有无可比拟的乐趣。小学快毕业时,我们几个好朋友们还一起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合集《让我们一同走过》,作为一个孩子,看着自己的小说处女作《阁楼幽灵》印成铅字,既加强了我热爱读书的兴趣,也鼓舞了自己热衷写作的决心,20年来虽然没有出版什么作品,但坚持10年的博客,20年记日记习惯,再加上现在的微博/微信,也算是没有偏离码字的轨道。 现在的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否有能力过滤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技能。一昧的无目的性的坐等被信息侵蚀,只会让我们成为信息收集垃圾桶。 这就是在读书前,要选择好读书材料的必要性。可以看看豆瓣的评分,或者微信读书的排行榜和网友评论,我更倾向于听从好友或者是大咖们的推荐,像是前面提到的比尔·盖茨的读书博客,马克·扎克伯格也会不定期在Facebook上写下当季的阅读清单。亚马逊上的排行榜当然也可以参考,在这个海量信息的时代,合理利用好搜索引擎,就能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写道,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人的精力本来就极为有限,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阅读对自己有帮助有启迪的书籍,才是真谛。如果一本书实在很难让你集中精力阅读,不如就放弃,尤其是在阅读初期培养习惯时,不要抱着“一口气吃成胖子”的想法,就像我很早之前读当年的爆款书---凯文·凯利的《失控》,但是完完全全读不下去,硬着头皮读了几章,反而对这个作者产生了反感。几年之后的现在重新拾起阅读,才感受到了大师的思想光辉,由此可见,读书也需要一定的岁月和见识累积,什么样的阶段就该读什么样的书,毕竟现在没有了考试压力,没有必要逼着自己读不喜欢的材料,兴趣驱使的阅读才会真正受益。 著名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被人评价为“行走的书橱”,他的投资伙伴巴菲特则评价他说,在认识查理后,我完成了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转变(受查理的读书影响)。查理著有畅销书《穷查理宝典》,这本书强调了跨界知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lollapalooza效应)。以前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有一技之长,但在知识型社会的今天,精通一门学问完全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比如你是一个医生,精通外科手术,但是随着人们开发出更精准的机器人来替代你,那你还能再做什么呢? 所以需要你尽可能的跨界吸收各种领域的知识,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但绝大部分的书都是从最基本的书籍中出来的,可以称它们为“二手书”,如果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如从基本的古籍名著中读起。以前也像同龄人一样看不上那些过时老旧的书籍,现在开始读《道德经》,才发现原来这些现在人讲的道理,老子在几千年前已经给了我们解释,读书的本质也在于总结知识的本源,有了知识体系的‘根’,就能“以不变应万变”的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 常言道,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一个人有没有漂亮的脸蛋无所谓,毕竟青春易逝,前三十年拼颜值,后八十年拼气质,而读书就是最廉价的可以改善气质的方法。我的大男神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中说道:“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如果你也喜欢读书,欢迎多多交流,一起在书海中尽兴的玩吧! ------
If you love what you read, please consider collecting one of my articles @ HERE Your suppor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Comments are closed.
|